讲活红色故事培根铸魂,开发红色资源壮骨补钙
南京,用红色基因凝聚奋斗力量
3月13日晚,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文艺作品、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在江苏大剧院上演。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3月13日晚,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文艺作品、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在江苏大剧院上演。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3月18日,南京邀请国内优秀艺术家团队创作完成的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这台大型交响组歌将于4月23日至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是南京传承雨花英烈精神、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的又一重要举措。
南京红色家底丰厚,拥有雨花台、梅园新村等160多处红色文化资源点。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他殷切希望,“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年多来,南京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举全市之力用活用好党史资源,让这些红色资源和它们所承载的革命精神融入城市血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南京,红色基因的传承,正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密码,激励各行各业的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艺作品讲活红色故事,直抵人心
“我要走进你的心灵,倾听你炽热的诉说;我要走进你的世界,探寻你青春的蓬勃……”在气势恢宏、动人心魄的交响乐章中,看着舞台上邓中夏、恽代英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守信仰、英勇斗争、顽强不屈,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台下不少观众泪湿眼眶。
作为南京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内容,南京邀请国内优秀的艺术家团队创作完成了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3月13日晚,该交响组歌在江苏大剧院演出。3月18日,《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又在北京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4月23日和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直抵观众心灵,着实令人震撼。正是雨花英烈等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才迎来了我党历经百年沧桑而依然风华正茂的伟业。”市委宣传部改革指导处的赵乘水在观看了这部交响组歌后动情地说,当前全党上下正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宣传文化战线的一名党员,自己将全身心投入,到红色基地去接受精神洗礼,更要学以致用,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落实工作的动力。
在雨花台慷慨就义的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只有16岁,《雨花台——信仰的力量》突出雨花英烈精神在当下的传承和弘扬,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看完演出后,“90后”观众赵洁表示深受震撼,“这是当代青年人和雨花英烈的一场对话,革命先辈们燃亮的薪火已接力传递到我们手中。”
这只是南京创新形式、挖掘红色文化的一个例子。近年来,南京陆续创作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用话剧、戏曲、小说、影视等方式讲好南京的红色故事,把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激励干部群众学习新思想、践行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如话剧《雨花台》自2015年9月28日首演以来,在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演出100多场,一举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又如以雨花英烈白丁香和革命伴侣乐于泓动人爱情故事创作的越剧《丁香》,曾获“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文献纪录片《致未来书》收集整理了大量雨花英烈所留的遗书、信件和文物,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以雨花英烈许包野为主要原型的长篇小说《苍茫大地》,由我省著名作家张新科历经两年创作完成。还有首部以渡江战役为题材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渡江侦察记》,用高空攀越、翻腾特技等多种杂技艺术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市京剧团联手国家京剧院创排的现代京剧《梅园往事》,表现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鞠躬尽瘁的故事等。
革命纪念馆盘活“红色家底”,培根铸魂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作为国内著名的红色纪念馆,一直致力于盘活红色家底,讲好红色故事,培根铸魂。连日来,众多党员干部、各界群众纷纷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就是死,也不能干孬种事!”3月18日,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众多参观者在“镇馆之宝”——贺瑞麟烈士的《死前日记》展柜前久久驻足。“贺瑞麟曾是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在19岁的花样年华慨然赴死。从他的日记里,我读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被他宁死不屈、绝不贪生变节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所折服。”党员温旭说。
为了盘活红色家底,近年来南京深挖烈士动人故事,通过国内外“大寻访”征集史料文物。2016年清明假期期间,南京启动“红色文化看传承·世纪追寻家国史”——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征集活动。寻访人员奔赴北京、上海、云南、贵州等近20个省市,行程5万余公里,寻访了60余位雨花英烈亲属,进行抢救性的口述史采集,挖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催人泪下的故事。
2019年10月,雨花台首次开展境外史料征集工作,组织专家团队前往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查找梳理出了涉及11位雨花英烈的3000多页珍贵档案;当年11月,实施雨花英烈文物史料征集“红星计划”,收获满满,如建筑界泰斗杨廷宝为雨花台烈士陵园设计的手稿在2020年5月重新“回归”。
作为新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还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好雨花英烈故事,频频打造出“爆款”。2019年7月9日,107岁的老红军秦华礼到雨花台祭拜战友晋夫时一段20秒的短视频,在抖音上出现仅一天,阅读量就达到了2800万次。去年6月30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创新首演红色文化沉浸式讲解,观众可以与“英烈”互动对话,感悟信仰的力量。
在南京,还有不少革命纪念馆,如今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课堂。梅园新村纪念馆坚持以弘扬周恩来精神为中心,并配合中央主题教育策划特色原创性展览,如“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档案文献展等。该馆还利用讲解、共建和开展社教活动的方式为观众提供服务,平均每年接待观众55万人次,讲解接待5700场,举办社教活动110场。
眼下,渡江胜利纪念广场上的保护棚内,被誉为“渡江第一船”的“京电号”小火轮经过一年多的修复,又恢复了“生命力”。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渡江胜利纪念馆正在进行重新布展和外观调整,预计5月试开放。近年来,该馆在提档升级讲好红色故事的同时,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100多万人次。
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雨花英烈原创歌曲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成为大学公开课,升旗仪式上请来英烈同窗勉励莘莘学子……近年来,南京把雨花英烈精神等红色火种广泛播撒在南京的大中小学校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信仰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共产党人前行方向;信仰是一团燃烧火焰,激励奋斗者发愤图强……”3月15日,在巍峨庄严的烈士纪念碑下,来自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100名少先队员,用稚嫩的童声演唱了献礼建党百年主题MV主题曲《信仰》。近年来,雨花实小以“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学校有12支“英雄中队”,其中有10支“英雄中队”是以雨花英烈命名的,包括邓中夏中队、恽代英中队、孙津川中队等。
2015年清明假期期间,南京策划启动了“红色文化看传承·穿越时空的对话——当代大学生给雨花英烈回信”活动,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当代年轻人如何传承红色文化的讨论热潮。短短几天,“穿越时空的对话”微话题阅读量达105.5万次。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纷纷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接受红色洗礼,重温烈士书信,共收到征文作品2000多篇。
雨花英烈中有不少是东南大学校友。2019年,“在雨花英烈精神的激励下前进——东南大学一代青年的红色记忆”展览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当代大学生与雨花英烈校友们来了一场“隔空对话”。当年12月7日,东大四牌楼校区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成贻宾烈士的同学、曾任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的周鹗来到现场,向同学们讲述了70年前他和烈士并肩参加革命斗争的热血岁月,寄语大家要“永远跟党前进”。
如今,在南京的大中小学校园,各种传承红色文化的活动层出不穷,有声有色。岱山实验小学早在2018年就开展了《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精神》小学生品格教育系列课程,作为六年级学生的校本必修课;中山小学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做党的好孩子”红色故事专栏;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以雨花英烈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了音乐情境剧《信仰之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携手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编撰了雨花英烈精神思政课程教材;南京师范大学在多门课程中讲授雨花英烈精神;南京财经大学设立了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公开课;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大学生雨花英烈精神宣讲团;南京大学把雨花英烈精神作为党支部开展活动主题等。
开发红色资源,乡村振兴装上“引擎”
在南京的广袤乡村,红色资源点星罗棋布。近年来,依托这些红色资源,南京开发了红色旅游景区,串联了红色旅游线路,不仅让红色文化广泛传播,也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引擎。
初春时节,位于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的李巷村树绿花红,充满勃勃生机,每天都有数百人前来参观寻访。3月17日,江苏大学党委统战部党支部一行人来到红色李巷。“当地恢复新四军将领的旧居,呈现出一幅幅鱼水情深的画面。”江苏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杨敬江说,通过现场参观,重温百年党史,感触更加深刻。
红色李巷是苏南抗战指挥中心,红色文化在李巷代代相传。2017年,溧水启动“红色李巷”建设,不仅恢复了陈毅、江渭清、钟国楚、梅章等6位新四军将领的旧居,还打造了两条红色街区,原来的民居经装修后,成了图书室、老式剃头店、红色照相馆等。同年国庆节,“红色李巷”开门迎客,吸引无数市民前来参观寻访,村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致富门道。如家住李巷村口的周双林把自家房子装修后开了农家乐,每到双休日全部满座。石头寨村村委委员杨华介绍,截至2020年底,李巷已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在李元龙纪念林雕像前合影留念,感受“心系群众,万事民为先”的精神;参观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了解烽火岁月里军民携手的抗战历史……今年3月1日起,大美六合旅游直通车开通,其中就包含“忆抗日革命先烈”一日游,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报名参团,前来踏寻革命先烈的英雄足迹,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精神,感受美丽乡村的崭新变化。
“眼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竹镇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竹镇镇副镇长刘孝慧介绍,近年来他们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以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为重点,以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邓子恢旧居、新四军江北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竹镇革命烈士陵园、李元龙先进事迹陈列馆、李元龙纪念林等景点为主线,已经开辟出一条红色文化教育、旅游研学品牌线路,深受欢迎。
“1922年秋,王荷波就是在这里成立了南京地区的第一个党小组——浦镇党小组。”在位于浦口区顶山街道的南京工运纪念馆,讲解员樊小露娓娓道来。顶山街道是王荷波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一代又一代人将王荷波“品重柱石”的精神在顶山落地生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顶山街道金汤街社区走出了一支“王荷波宣讲队”,队员们讲述王荷波的生平事迹,将王荷波精神送到党员群众心中。理论宣讲的精神力量已转化为干在实处的生动实践。“退休后,我加入街道‘王荷波义工联盟志愿者协会’,成为志愿服务队的带头人,每个月都会去慰问贫困家庭。”顶山街道退休党员栗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