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数据秒回“新气象” “神机妙算”知风云

2021-03-24 08:54:31|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世界气象日,市气象台揭秘智慧气象:凭借天地空一体化观测

数据秒回“新气象” “神机妙算”知风云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下午,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沈澄正在盯着屏幕准备发报。不断更新跳跃的数据中,藏着南京未来的天气密码。 

近年来,南京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左右,精准监测预报背后,离不开一串串从天上地下传回的数据和越来越“智慧”的气象手段。 

记者从南京市气象部门了解到,在观测方面,南京近年来不断推动观测技术创新与应用,实现人工定时向连续自动化观测的转变,观测站点从过去的数十个增加到170个,实现了气象观测间距在郊区7km×7km、主城区5km×5km范围内覆盖,可以由点到面观测气象情况。自动气象站不断加密,在南京形成一张“智慧网”。 

从观测要素来看,气象站监测的气象数据范围不断扩大,从以往的风向、风速、湿度、气温等方面开始增加能见度等指标,数据监测和计量方面也不断优化。

南京市气象台台长姜有山说,有的台站配备了自动称重降水量测量仪,可以通过称重计算迅速得出降水、降雪量。“以往降雪量的计算是通过人工取样、将雪融化后进行计算,而有了这个测量仪器,降雪量数据几乎可以达到‘秒出’。”

日常观测中,南京气象部门实现着从地面观测到地基、空基、天基的“天地空一体化”多手段融合,实现“上天入地报天气”。坐在值班室里,气象预报员能够掌握的数据来自四面八方。沈澄介绍,多普勒天气雷达每6分钟更新一次实时数据,能在汛期“大展身手”。当雷达回波图上,南京上游出现大片强降水云系,气象台的会商研讨随即启动。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一批先进设备投入应用,大大提高了气象监测能力,使智能实时把握所在位置天气实况成了可能。 

对“云”的观测也越发细化。全市5个国家级气象站中都有云高仪,这个仪器专门用来观测云的变化。“以往我们看云,靠的是观测员的肉眼和经验,而如今,通过观测云顶高度和云底高度,可以计算出云的厚度,再结合风速、气压等数据,就能对云未来的走向做出比较精准的预测。”姜有山告诉记者。 

过去经常在天气预报里听到“局部地区”,例如局部地区有阵雨、局部地区有暴雪等。现在,天气预报中提到“局部”的次数变少,地点和时间比较精确的预报变多,这就是大数据计算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

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源源  王茸

作者:张源源 王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