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群众诉求最集中、反映最强烈问题
街巷整治将请公众委员与市民“共商共议”
南报网讯(融媒体记者 顾小萍 通讯员 曲茜) 建邺区茶亭社区和雨花台区明义社区西柿路作为公众参与基层城市治理环境提升的试点去年取得成功后,今年将在全市推广。据悉,每个区均须结合背街小巷环境或小区环境提升,让区街公众委员带动居民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验收见证、使用维护等全程参与。“社区环境提升项目不是政府一厢情愿地自说自话,应时刻关注居民百姓诉求最集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同商共议,把诉求处理好,把问题解决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提高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3月25日,在栖霞区进行的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提升项目研讨会现场,多位公众委员表达了同一观点。
公众参与基层城市治理,我市于2020年选取了建邺区茶亭社区和雨花台区明义社区西柿路作为试点。市区街三级公众委员带动居民全程参与成效明显,其中,茶亭社区的做法被联合国南南办征集为全球治理优秀案例,明义社区的西柿路被评为标准化示范单元和垃圾分类示范街,广受沿街店家和居民的欢迎。
《南京市2021年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改善街巷环境整体水平,将实行“一街一策”,建立专家设计、市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要畅通城治委、公众委员、市民间的沟通渠道。栖霞区城管局副书记薛昆黎介绍,该区将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提升项目作为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有利契机,将该项目纳入区对街考核,各街道以年度为单位,精心挑选出试点单元,目前,各街道已分别明确了红枫街(栖霞街道)、龙韬路(龙潭街道)、学森路(西岗街道)等作为试点。
龙韬路沿线有保障房小区、中小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城市单元类型众多,一个问题的出现往往涉及几个管理部门。为此,龙潭街道在龙韬路上设置联合办公点,安排公众委员、城管、交警、工商、社区工作人员在办公点轮值,专门开辟百姓意见收集窗口。
学森路之前由于机动车位规划设置不合理,致使车辆在该路段集中停放,严重时甚至导致非机动车道被完全占用,居民反映非常强烈。在组织区、街公众委员、居民代表实地调研后,多方达成初步共识:将原规划车位进行适度调整,取消阻碍居民通行的不合理车位,加装非机动车道隔离桩,确保居民通行不受影响。
“在居民群众最需要的基层一线推广城市治理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具体工作实施中和实施后才能真正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薛昆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