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园背后,是百年工匠精神在传承中创新——
榫卯之间 别具匠“新”
本次园博园的13个城市展园由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陈薇教授带领团队设计,立足“高远、平远、深远”,秉持“与古为新再现精品江苏园林”的设计理念,原汁原味再现了江苏最经典的园林建筑。 城市展园再现园林经典,离不开大师的创新设计。从设计理念到完美呈现,则离不开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在园博园,来自苏州香山、浙江东阳的数百名工匠,以其匠人匠心和精湛工艺,将大师设计理念落实到一瓦一木,和大师共同成就精致无双的13个城市展园。
匠心中传承,以故宫建造技术呈现江苏经典园林
无锡园叠山引水、巧于因借,精巧秀丽;徐州园古意盎然、气派雄沉;常州园恬静悠然,充满浓郁崇学风气;苏州园重现“沧浪问水”景观与文化,别具一番质朴文气;南通园背山面溪、外廊环绕……
观众在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无锡馆参观。 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崔晓 冯芃摄13个城市展园各有特色,从不同侧面彰显江苏园林的秀丽、精巧、经典。而这13个城市展园,由国内两支顶尖的古建筑施工队伍“苏州香山派”“浙江东阳派”两支队伍负责。其中,苏州香山施工队负责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泰州及南通园,浙江东阳施工队负责南京、徐州、镇江、盐城、连云港、宿迁园。
泰州园由苏州香山派——鑫祥古建负责,项目经理蒯雪庭是“香山派”鼻祖蒯祥的26代传人。据悉,在朱棣迁都北京时,蒯祥被招去参与皇宫的建设。精通木匠、泥匠、石匠、漆匠、竹匠的蒯祥,在建设天安门、午门等工程中脱颖而出。传说蒯祥随手画的稿,就能直接拿来施工。
“我们负责的7个园,均为木质榫卯结构,工人先选材,再到专门场地加工,加工好的木质构件再运到建设地点进行打磨和安装。”蒯雪庭介绍,泰州园共有9个大的单体结构,全部采用传承了200多年的建筑工艺安装。其中,仅防腐环节,工人就要先将木材用药水浸泡3天,再经过刷底漆、打磨、包夏布、补漆等7道工序。“这样做出来的木结构可以保证七八年不变色。”
传承中创新,木包钢工艺全国罕见
13个城市展园中,南京园景观立意上属于“高远”,整个园子位于城市展园的制高点,主体建筑景阳楼为三层,在13个城市展园中体量最大、海拔最高。
景阳楼钢结构梁、柱节点很多,可游客走进景阳楼,可视范围内基本看不到钢筋、水泥的现代建材痕迹,目视范围均为木质结构。原因何在?原来,施工单位在安装钢结构过程中,主体结构采用钢材为“骨”,但在钢材立柱外又包了一层外层柚木为“肉”。
因为层高用材限制以及消防需要,景阳楼设计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钢结构和混凝土。如何将钢结构、混凝土以及木质结构完美融合,并原汁原味表现出古建筑的韵味?设计、施工方最终决定采用一种“木包钢”技术。
承担“木包钢”施工的是来自浙江东阳的一支施工队伍。据悉,东阳以“百工之乡”而闻名,南宋以来,东阳形成了以建筑工匠为核心、以传统手工业匠人为主体的“东阳派”。
“直径较小的立柱,将整根柚木内部掏空后套在立柱上;直径较大的立柱,使用的也是整根柚木,但是柚木掏空后劈为两半,再进行拼装,最终使木构件可视表面不出现施工缝。”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公司总经理何阳伟说,“这样规模的‘木包钢’施工工艺,在国内古建筑领域极为罕见,属于古建筑施工的重要创新!”
创新中发展,推动传统园林文化回归
为了建好园博园的古建筑,两支施工队都调动了数百人的工匠队伍,最年轻的48岁,年纪最大的将近80岁,他们多是师徒父子薪火相传,将一生奉献给了古建这一个行当。
南通园的数十个门窗,上千个铜构件都由一位姓郑的老匠人现场逐一测量,一锤锤手工打制,真正千锤百炼,确保每一个环扣的弧度美观自然。
在园博园的古建筑上,这群匠人呈现的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大国工匠精神。每个园子动工之前,设计师和工匠都要到当地考察传统民居建筑,一砖一瓦逐个定样,工艺精细还原到每一个环节。比如以汉代风格为主的徐州园多选用石料构建,泰州园的十六扇花窗选用当地传统形制,没有一扇是相同的。
本届园博园的园林从选材、工具到工艺,都有着严谨的考究。单是苏州园的一个窗户,要历经选材、烘干、打样、下料、打磨、上漆、榫卯拼接等一系列工序,需要6至8个有30多年行业经验的匠人耗时将近百天才能完成。
“园博园是江苏园林园艺的集大成者,更是展示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园博园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13个城市展园等古建筑齐聚园博,展示、弘扬了中国古建筑数百年的建造技术,传承和创新了古建施工技术,未来必将有力推动传统园林文化回归、传统建造技术发扬以及古建筑施工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希 杜莹 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