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京组建“宁团圆”寻亲工作室,寻亲成功率达95%以上

2021-05-08 08:28:26|图文来源:金陵晚报

我市组建“宁团圆”寻亲工作室

探索“复杂疑难寻亲对象专案工作制度”,寻亲成功率达95%以上

“五一”前夕,全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昨天,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我市救助管理站整合多方资源组建“宁团圆”寻亲工作室,综合运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DNA鉴定等手段开展寻亲工作,寻亲成功率达95%以上。今年3月25日上午,市救助管理站街面巡查小分队在大行宫地铁站附近巡查时发现了坐在花坛边满身污臭、目光呆滞的小军。无论工作人员怎么与他交流,小军始终一言不发。巡查小分队将小军带回救助站。

入站检视判断小军的精神状态不太好,市救助管理站为小军简单清洗后将他送到市脑科医院检查治疗。其间,寻亲工作人员和脑科医院的医生多次询问小军身份信息,小军除了偶尔说出一两个字外,大多数时候只以沉默回应。

问询这条路走不通。工作人员目测小军的年龄不大,应该办过二代身份证。“宁团圆”寻亲工作室想到了人脸识别。果然,大数据来帮忙,人脸识别找到了河南有一个户籍信息与小军高度疑似。“宁团圆”当即联系了当地派出所,并通过派出所联系上了这名户籍信息人的母亲。母亲听说外出10年的儿子有了消息非常激动,立即带着小儿子从河南坐最后一班高铁来到南京。凌晨3点,两人就等在医院外。

母子团圆了,但小军母亲没有立即返程。她特地带着孩子从广州路脑科医院坐公交车到尧化门救助站,给“宁团圆”寻亲工作室送上了一面锦旗。

寻亲工作一直是救助管理的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据悉,市救助管理站联合社会组织、高校师生等站内外资源,在2020年共同组建“宁团圆”寻亲工作室,并在今年3月授牌。该工作室综合运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DNA鉴定等手段开展寻亲工作,寻亲成功率达95%以上。

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杜彬介绍,为加快实现成功率达100%的目标,针对剩余不到5%的“老大难”问题,工作室借鉴公安办案方法,探索建立“复杂疑难寻亲对象专案工作制度”,抽调精干力量联合寻亲志愿者共同成立寻亲工作专班,实行专案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开展专门研讨,定期汇总数据线索,定期开展“案情分析”,定期跟进工作进展。通过“专案工作制度”,仅2020年就帮助十多名外出流浪10年以上甚至已在我市安置落户的人员寻亲成功。

记者了解到,在站外,市救助管理站积极转变工作模式,在“公安为主、城管协作、民政配合”街面巡查“南京模式”基础上创新升级2.0模式。建设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管理服务网络,打造“常态化+双覆盖”街面巡查机制,由103名街道救助督导员和1294名社区协管员组建的全市“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通过网格排查,建立“长期停留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数据库”和“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开发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展动态监测。推动救助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主动救助合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马道军 责任编辑:尹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