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京市高淳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2021-05-18 07:17:54|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人水和谐背后的“高淳探索”

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南京市高淳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因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表扬。

南京最南是高淳,固城湖、石臼湖、水阳江“两湖一江”等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一。水是高淳经济的命脉,也是全区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高淳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认真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深入实施水环境修复、水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水景观塑造、水资源管理“五水共治”工程,河湖面貌得到改善,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日渐提升,为全国积累了诸多经验和探索。

水陆共治,水环境治理开新局

初夏时节,美丽的固城湖波光粼粼、白鹭翩飞,李白赞美高淳“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的景象仿佛不曾远离。湖边,全国首个国家级退圩还湖试点工程正加快推进,现场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高淳因水而兴,因水而盛。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水质不稳定达标等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2016年,作为全区唯一饮用水源地的固城湖,一度出现令人忧心的现象:水体受到污染,湖泊富营养化趋势加剧,饮用水源地水功能区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水。切实加大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以系统思维统筹全域治理,2019年,高淳在全国率先编制区级《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整治规划》,成为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总投资约30亿元的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也于当年年底正式开工。

“通过清淤、新建堤防、增设生态修复带和生态岛,固城湖逐步恢复水清岸绿。”工程承建单位高淳建发集团退圩还湖办副主任杨逸峰说,项目结束后,固城湖水面将扩容6.11平方公里,水量相当于增加4.5个玄武湖,面积相当于增加1个西湖,可恢复有效防洪库容2200万立方米。

坚持“大小共治”“水陆共治”,高淳还全面推进小微水体“清洁行动”、村庄污水治理等,以区政府为统筹主体、镇政府为责任主体、村级组织为实施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体系被住建部在全国推广。

全域治水成效显著,目前高淳全域水质达Ⅳ类以上,固城湖水功能区水质综合评价稳定在Ⅱ类,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达优Ⅲ以上,水环境质量位列全省前三。

河湖贯通,水生态保护呈新貌

“原来河里都是淤泥,水质也不好,如今河水清澈,岸边都是绿化,还新建了观景平台,每天晚饭后我都要来这里散步。”5月11日上午,家住横溪河边的高淳砖墙镇四园村村民王国地看着水清岸绿的美景欣慰地说。

一年前,这里还是另一副模样。附近多个河塘被分割成一块块螃蟹养殖区,既影响美观,也导致了淤塞阻隔、水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水质,高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陆续退出全区重要水库、骨干河道的水产养殖,将发包水面陆续收回,让水域休养生息。去年9月中旬,643艘“三无”船舶全部被清出重点水域,高淳提前3个月完成建档立卡、船网回收、渔民保障等重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水域禁捕退捕。

为推进城区河湖贯通,活络水系“支血管”,高淳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对砖墙河、横溪河、茅城河等5条河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人文景观等8大措施。

“目前水域岸线通畅率达100%,排涝指标达到20年一遇,极大改善了试点区域水系生态环境,有力保障了农村地区防洪安全。”项目建设方高淳区水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彭兵介绍,水系连通让“死水”变“活水”,能为蟹塘补充更优质的水源,提高螃蟹养殖的品质和产量。对照之前的水系交错、杂乱无章,如今这一片碧水绕村流,一幅“河湖相济、湖网相连、人水相依”的美丽生态画卷。

河流是城市的颜面,水是流动的风景。在治水过程中,高淳将水体治理与岸线美化、环境塑造结合起来,统筹实施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方案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并获推广;按照“一河(湖)一策”工作要求,打造大丰河、石固河等生态河道17条,胥河入选全省最美运河地标;深入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创成江苏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制度创新,河湖管护见长效

5月4日下午,正值“五一”假期,但砖墙镇组织委员许璐却顾不上休息,赶在上班前去砖墙河仔细巡查。作为砖墙河的“镇级河长”,她对这片水域了然于心,“每次巡查我都会着重查看有没有垃圾漂浮物、杂草和违规养殖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河长办处理。”

像许璐这样的河长,高淳共有386名,覆盖区、镇(街)、村三级。他们对全区344条河流、2座湖泊、16座水库及所有小微水体进行管理与保护,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截至去年年底,区、镇街、村社三级河(湖)长巡河频次分别为604次、2544次和2.8万次。

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高淳积极创新,开展“河长制+”协同模式严查死守。探索出“河长制+多部门”制度,即水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等部门在区河长办领导下,协同开展相关工作,有效打破水生态治理“九龙治水”的困境,奖罚结合的灵活执法方式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囿于水生态行政违法成本低、公民守法意识不强等因素,行政手段难以遏制破坏水生态行为,对此,高淳创新“河长+检察官”协同模式。检察院积极参与渔政执法工作,联合法院、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协作机制,探索出轻微损害生态环境资源案件“认罪认罚认赔”的诉前督改办案模式,有效实现了惩治犯罪、修复公益、保障权益、节约资源的多赢共赢局面。

此外,高淳还采用“河长+大数据”模式,实现河湖水面岸线共查共管和重点水域“四清”;与安徽省建立跨区域河湖联防联控机制,设立联合河长,开展集中执法活动,推动水环境治理共商共治……

“高淳以湖泊相拥著称,水网密布,水生态环境更需常抓不懈。”高淳区河长办负责人表示,全区上下将不断完善河湖监管体系,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力促人水和谐,将水生态文明打造为高淳的城市名片。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莹

通讯员 杨军 蔡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杜莹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