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
又是一年西瓜季,又是一年甜蜜时。
进入5月下旬,南京江宁横溪街道吴楚东路逐渐热闹起来。上百西瓜摊前人来人往,瓜农自产自销的西瓜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向四面八方。
不经意间,横溪西瓜节已走过20年。
20年来,横溪西瓜种植面积从几千亩发展到4万多亩,从大瓜为主到“小瓜当家”,从名不见经传,到拿下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地理标志“双证明”商标。西瓜育苗、种植、销售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并强势带动横溪的旅游、餐饮等产业,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江宁横溪西瓜节暨第二十一届“江宁之春”横溪专场演出精彩上演。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回望20年,横溪西瓜科技兴农、规模种植、品牌运作等重要探索,为南京“三农”迈向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和诸多启示。
科技兴农
浙江葫芦根结出横溪优质瓜
5月18日上午10点,紫君来到西瓜种植大户、全国劳模于行阳的西瓜大棚。大棚内,密密麻麻的西瓜藤之间,大小不一的西瓜长势良好。“今年天气总体不错,西瓜产量、品质都很好,”于行阳告诉紫君,“从近几年产量看,今年产量可能要创纪录!”
横溪西瓜何以畅销20年?在于行阳看来,科技是一个重要关键词。
横溪地处江宁西南丘陵地区,上世纪80年代起,当地新杨社区几乎家家种瓜、户户卖瓜,成了闻名遐迩的“西瓜之乡”。但西瓜种植有个特点,同一块地连续两年种植西瓜,就容易发生枯萎病。
于行阳在西瓜大棚里做试验。横溪街道供图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于行阳等种植大户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试验嫁接法。一次、两次、三次……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于行阳不断摸索、思考、总结,最终成功探索出了葫芦根嫁接技术。
葫芦根来自浙江,通过“顶插法”将瓜苗嫁接到葫芦苗上,能使瓜苗提高抗病性、成活率达80%以上,且西瓜可以提前15天上市,亩均增产30%。再加上西瓜、水稻轮作,真正解决西瓜难以连年种植的问题。
江宁横溪街道新杨社区的瓜农正忙着培育、嫁接西瓜苗。通讯员 周世成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顶插法是横溪西瓜科技兴农的缩影。横溪另一种植大户王金水表示,20年来,横溪西瓜从露天种植,到引入地膜、小拱棚、竹架大棚、钢架大棚,技术设施快速迭代;从原先的厚皮大瓜到引入个头更小、口感更好的台湾小兰、苏蜜8号推广种植,这些新技术、新品种,让横溪的丘陵优势发挥到极致,西瓜上市周期整体前移,种植效益大幅提升。
江宁横溪瓜农正在横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内采摘西瓜。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上世纪八十年代,西瓜亩均产量七八千斤甚至上万斤,但亩均效益也就几百元。改种小瓜后,亩产5000斤左右,亩均效益平均在1万元以上!”王金水说,一户种植户种植面积10亩,年纯收入就妥妥超过10万元。
横溪现代农业示范园。横溪街道供图尝到甜头的横溪没有放慢科技创新的脚步。2019年5月26日,横溪与省农科院合作成立横溪西甜瓜产业研究院,由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羊杏平领衔专家团队“坐诊”,常态化扶持横溪西甜瓜产业发展。
瓜农在江宁横溪的大棚里采摘西瓜。通讯员 周世成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我们主要开展西甜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从育苗到采收的全程配套技术研究等,并为当地种植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省农科院蔬菜所副研究员刘广介绍——
横溪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田”,今年共试验种植新优名特品种94个,较去年增加了40余个。
其中,苏蜜518是针对江苏省大棚西瓜品种“卡脖子”难题,以耐低温弱光、高甜度、高产为目标,历经8年 选育而成,个头虽小但口感酥嫩、香甜多汁,明年将在横溪全面推广种植。
品牌运作
“横溪味道”香飘千家万户
20年前,南京水西门。一辆满载西瓜的拖拉机缓缓进城,几名横溪瓜农顶着烈日酷暑、忍受蚊虫叮咬,在路边摆摊卖瓜。西瓜每斤两毛钱,卖一车瓜可得一两百元。为了这一两百元,瓜农需要熬上两天一夜。
市民正在挑选横溪西瓜。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如今,横溪瓜农再也不用进城卖瓜。瓜农们在当地吴楚东路支起一个个西瓜摊,不用吆喝,慕名前来买瓜的市民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道路两侧更是停满车辆。“以前瓜农为卖瓜四处奔走,如今坐在家中轻轻松松把钱赚!”新杨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雪刚颇为感慨。
横溪瓜农正在市场整理西瓜。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从“进城卖不掉”变成“家门口畅销”,横溪西瓜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当地政府前瞻性的品牌发展战略。横溪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方思明介绍,2001年,为拓宽西瓜销售渠道,打响“横溪西瓜”形象品牌,横溪开始尝试举办“西瓜节”,尽管形式简单、内容单调,却让横溪西瓜“一炮而红”。田间地头的西瓜刚刚成熟,就被前来参加西瓜节的市民抢购一空。
2020年5月23日,第十九届中国江宁横溪西瓜节举行“云推介”活动。通讯员 王恺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可随着横溪西瓜名气越来越大,“冒牌叫卖”现象频频出现,如何保障地方品牌及消费者利益?
2016年12月28日,横溪将“横溪西瓜”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这是江宁区第1件、南京市第6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
横溪街道供图2019年1月17日,“横溪西瓜”又创成南京市首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农业农村部、国家工商总局“双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江宁横溪西瓜节甜蜜杯趣味吃瓜大赛在江宁龙湖天街举办。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贴上双商标后的“横溪西瓜”质量可追溯、品质有保障,虽然价格比普通西瓜售价贵上一倍,却仍供不应求,年年脱销已成常态。“2001年,街道西瓜种植面积2300亩,总产值不过1000万元。今年,街道共有瓜农1000多户,西瓜种植总面积约4.1万亩,其中设施种植3万亩,总产量11.3万吨,总产值将突破6亿元。”方思明说。
“横溪味道”线下体验店将农户生产的横溪西瓜、石塘米酒、勇跃年糕等10余个农产品对外集中销售。横溪街道供图为了让西瓜带动当地其他农产品销售,横溪还打造了江宁区首个农产品公用品牌“横溪味道”,将农户生产的横溪西瓜、石塘米酒、勇跃年糕等10余个农产品,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整合,形成“拳头”产品,街道文化旅游公司对外集中销售,年销售额近 500万元 。
“横溪味道”线下体验店。横溪街道供图横溪西瓜地理标志产品和“横溪味道”公用品牌打造,不但有效提高了横溪农特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还为开辟“新零售”打下了良好基础。街道以旅游公司和农业发展公司为龙头,搭建全街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成立横溪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连接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在石塘设立线下体验店,开拓网上销售,让“横溪味道”飘进了千家万户。
农旅融合
小西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一瓜先行,诸业并进”。连续二十届横溪西瓜节的举办,不仅提高了横溪优质农产品的外在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搭建了良好平台。
风景如画的石塘人家。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 摄趁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东风”,搭乘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快车”,横溪将石塘人家、七仙大福村等美丽乡村梳洗一新,并不断丰富节庆活动、农家美食等旅游产品供给,引导“吃瓜群众”从传统的“一日观光游”向深度体验、休闲游转变,带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全面开花。
一根西瓜藤,结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不仅美了乡村,更富了村民。
以石塘村为例,村民人均收入由十年前的9000元左右,增加到了现在的5万多元。目前全街有从事旅游行业创业农户290余户,其中农家乐220余户、民宿70余户、特色小店20余户,带动就业2600人。
该村也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全国美丽宜居生态示范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2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江宁横溪西岗溪田田园综合体村落、田野相互映衬,池塘、河流环绕。通讯员 周世成 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冯芃 摄增收致富的村民,家家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还有不少村民养成了年年旅游的习惯,过上了美滋滋的小康生活。王金水告诉紫君,4月23日,他老伴就跟团去山西双飞7日游,旅行团费、吃喝费用加在一起,一趟花了3000多。“村民年年出去玩,就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嘛,大家都要追求精神生活了。”王金水笑呵呵地说。
就在上周四,横溪还举办了一场歌咏大赛,吸引了全街2000多名党员群众积极报名参加。来自21个村(社区)的21支参赛队伍依次登台,用歌声表达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最终,勇跃村获得特等奖,作为代表参加第二十届横溪西瓜节开幕式演出。该村党总支副书记鲁长林说,“村民自发组织舞蹈队、合唱队,通过歌声来传达对党的祝福,说明‘口袋’和‘脑袋’都富了。”
苏陕协作,携手小康,洛南县西甜瓜种植示范推广基地。南报融媒体记者 缪越 姚强 摄与人之美,美美与共。横溪西瓜这条富民产业链还延伸到了千里之外。作为江宁区对口帮扶陕西商洛洛南县的合作项目,洛南县古城镇高塬村建成宁农瓜果蔬菜示范基地,重点栽植横溪西瓜,包括苏蜜8号、小兰CC010和苏蜜1667等优良品种。“比本地瓜贵10倍,但就是抢手,去年一季卖出10多万公斤!”洛南县宁农瓜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江洪说,今年当地将种植规模扩大120亩,逐步向洛南全县及周边地区推广,帮助当地更多农户走上“小康路”。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面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横溪西瓜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横溪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街道将抢抓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机遇,努力把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推进以西瓜为主导的品牌农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让小西瓜结出更多“致富果”。
南报融媒体记者 周爱明 杜莹
通讯员 任莉 王恺 周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