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是雨花英烈之子,为南京雨花台创作主题音乐《雨花祭》

2021-06-30 08:51:2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是雨花英烈之子

父亲的精神,影响了他的一生

6月29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七一勋章”为党内最高荣誉。在29位勋章获得者中,就有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吕其明,1930年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脍炙人口的《红旗颂》等作品就出自他的笔下。鲜为人知的是,吕其明和南京有着深厚的缘分。他的父亲,是以“廉洁”闻名的雨花英烈吕惠生。父亲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雨花台烈士陵园庆祝建党百年巨型花景。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雨花台烈士陵园庆祝建党百年巨型花景。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父亲就义前写下“忠贞为国酬”

91岁高龄的吕其明,是安徽无为人,1945年9月入党。70年来,吕其明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使命》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和300多首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传唱,曾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红旗颂》是经典的主旋律音乐作品,自1965年面世以来,常演常新,经久不衰。多年后,当吕其明再次谈起这首曲子的诞生过程,依然激动不已。1965年,年轻的吕其明锐意受命,接受了《红旗颂》创作任务。他联想着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场景,想到了父亲和千万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悲壮情怀,思如泉涌。

“我的父亲吕惠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牺牲在雨花台。就义前,他大声朗读自己创作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吕其明说,想到这些,他走笔如飞,短短一周便完成了《红旗颂》初稿。

“父亲的精神影响我一生”

尽管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但父亲为了党和人民奋斗献身的精神、清廉刚直的品格,影响了吕其明一生。

“父亲勤俭克己,痛恨贪污腐败,给少时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吕其明说,父亲在无为县政府当建设科科长时,拒收贿款,用这笔钱在县城绣溪公园盖了一座凉亭,命名“洗心亭”,以表明心志、警醒他人。“这个亭子我还有印象,屋顶是茅草的。上面‘洗心亭’3个字是父亲亲笔写的。”

“父亲大量给新四军募集弹药和粮饷,国民党非常恨他,要逮捕他。他就带着我们全家去投奔新四军。我们走的时候,以‘给祖母上坟’的名义,什么东西都没带,因为怕引起怀疑。第二天听说家里被掘地三尺,夷为平地。”吕其明回忆道,父亲参加革命工作后,任劳任怨、没日没夜地工作。“他身体不是很好,有时候头痛发作起来在地上打滚。”

在和父亲相处为数不多的时光中,有两件事让吕其明印象深刻:“陈毅曾经送给我父亲一支巴掌大的小手枪。我11岁那年,父亲把这支小手枪送给了我。有一天我回家,和父亲吃饭聊天,父亲问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学到了吗?他告诉我这是鲁迅的诗,要我们和敌人坚决斗争,当人民的老黄牛。”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1940年,年仅10岁的吕其明与12岁的姐姐参加了新四军第二师的抗敌剧团,成为文艺战士。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吕其明经受了战火洗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

为雨花台创作主题音乐《雨花祭》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背景音乐《雨花祭》,是吕其明为了纪念父亲和千万革命先烈而创作的。

中国雨花台 供图中国雨花台 供图

1999年1月,雨花台,白发苍苍的吕其明一边走,一边打着节拍思索。在纪念馆里,他久久驻足在父亲事迹的陈展墙前,仿佛穿越时空和父亲对话。“整整一周时间,往事如同电影一般在我眼前。父亲、亲友、战友,冰冷的镣铐、豪迈深沉的《绝笔诗》、屹立的红旗,还有他们因革命而不同寻常的亲情……种种场景交织在一起。那一刻,我热血沸腾、夜不能寐,音符在脑海中闪动。”

回到上海,此后半年,吕其明每天伏案十几个小时创作,手稿摞起来有30厘米厚。一部深沉、委婉,令人思绪万千的管弦乐组曲 《雨花祭》 终于诞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拥有了专属背景音乐。作为烈士后代,他未收分文。这份创作手稿,也被保存在吕惠生烈士展柜内。“我的作品能和烈士们共存,和父亲共存,我感到无上荣耀。这是我的一颗赤子之心,不仅对我的父亲,也是对无数革命烈士的缅怀。如果父亲能知道,也一定会含笑九泉。”吕其明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子俊 通讯员 周菲菲

作者: 李子俊 责任编辑:尹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