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慢”时光里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
村居变“景区” 风景变“钱景”
六合区民宿修葺一新迎接游客。 通讯员 倪明武摄受疫情影响,今年国庆假期很多市民“足不出市”,转而选择去近郊体验“慢”生活。大家惊喜地发现,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村民家门口正深刻“蝶变”,一批批“田园会客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一批批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创新思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玩法……乡村游在“长假经济”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
从前“慢”的美丽乡村,风景变“钱景”
2日一大早,市民张女士一家从主城出发,穿过“江宁最美17公里”生态景观乡道,驱车40分钟抵达江宁黄龙岘茶香农家民宿。推开卧室古色古香的落地窗,苍翠、茂盛的竹山映入眼帘,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住在风景里看风景,这就是我想要的假期!”张女士说。
早在半个月前,张女士就和家人商量,今年国庆假期不走远,就在周边找个地方静静心。点开微信公众号,发现黄龙岘为游客安排了动静兼顾的活动——黄龙大茶馆每天有茶道茶艺教学;乡村牧马场可以骑马、射箭;上范堂屋每天播放两场电影。张女士拍板,预订了茶香农家民宿3晚客房。
临近中午,张女士一家走进村里的“绿一湾土菜馆”觅食,好不容易等到空位落座,店主刘宗龙上前热情招呼:“您好,今天的大鱼头很新鲜,韭菜也是刚挑的,要不要来点?”
出生于1993年的刘宗龙是黄龙岘开发后农家乐老板中的“新一代”,去年年底,他辞去城里的工作,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家店。“今年国庆假期特别忙,还好我回来了!” 刘宗龙说,辞职回来一是为了照顾年事已高的父亲,二是在家比在外工作还挣得多,去年,他家农家乐营业额达70余万元。
在江宁的美丽乡村,像刘宗龙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守业者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如黄龙岘,全村人均收入已从2013年的1.8万元跃至8.1万元,从前“慢”的美丽乡村,风景变“钱景”。江宁区相关部门统计,国庆假期前3天,全区接待游客83.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459.3万元。
游客来了,村里的年轻人也回来了
秋季的栖霞区桦墅村,金稻飘香,夕阳下诗意而温柔。稻田边,孩子们你追我赶地闹着、笑着。
“长假不出南京也蛮好的,外面哪哪都堵,也不一定安全。”10月3日,记者在桦墅村宛霖融舍见到了市民夏晶晶,她告诉记者,节日最好的放松便是与家人团聚,她特地在桦墅村预约了4间民宿,带着一家老小看稻田、吃农菜,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
村口,一棵大槐树紧邻着湖水,白墙乌瓦木窗棂,传递着乡村的人情味。夏晶晶一家所住的民宿,老板是22岁的蔡宛霖。
从学校毕业后的蔡宛霖没有选择去别的城市打拼,而是留在家乡创业。蔡宛霖说:“从今年5月民宿正式营业起,我已接待了18批次劳模疗休养,净收入5万多元。国庆长假,房间被预约满,本地市民比外地游客还多。”
目前,桦墅村内共有4家民宿、23家农家乐,去年受疫情影响,全村农家乐收入仍强势突破1000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不少于4万元。乡村大变样,游客回来了,村里的年轻人也回来了。
节庆引领,盘活乡村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的高淳,每年国庆假期,靠一场特色鲜明的固城湖螃蟹节,就把乡村零散的旅游资源轻松串联整合起来。
在桠溪国际慢城,一幢幢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散落在山水田野之间,美不胜收的大地艺术自然景观与沿途茂林修竹旁袅袅升起的农家炊烟相映成趣。“十一”期间,这里还举办了山花艺术节,向日葵、粉黛乱子草营造出的花海,引得无数游客沉醉其中。
午饭时间,桠溪街道大山村、吕家村等农家乐片区,路边、巷口停满了私家车,交警、志愿者正忙着疏导交通。家住江宁汤山的徐红红特意带着家人来国际慢城感受“慢生活”,“平时假期短,到哪里都是匆匆去又匆匆走,很难慢下来。这次趁国庆长假来慢城走走,这里空气清新、悠闲自在,红烧土鸡、鱼头豆腐等当地特色农家菜特别好吃。”
吕家村“一口香农家乐”老板王粉霞,这几天忙得每天只能睡4小时觉,“国庆假期可以说是一年最忙的时候,我们每天早上4点不到就要起床做准备,10点开始就有人进店来吃饭,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王粉霞笑着告诉记者,自家店里18张桌子一天翻台三四次,每天收入近万元。
同样,在位于石墙围村的田园御庄民宿内,老板张富强也乐开了花。张富强家一共8间房,国庆前一周已全部订满,“这个‘十一’假期,2万多元的营业额不在话下!”
据悉,桠溪围绕慢城开设的农家乐、民宿超百家,国庆期间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品尝到最地道的农家美食,热心的村民还给游客准备了螃蟹、咸菜、豆腐乳等当地土特产,让大家都能满载而归。
政府力量介入,为乡村振兴“赋能加码”
国庆假期能让旅途留下美好回忆的不只是风景和美食,还有在路上的“家”。
在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湖畔,今年刚对外开放的大泉人家民宿村首批3处院落34间客房“一房难求”。推开木门,院落内静谧温馨,走出屋檐,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斑驳红叶,周围一片鸟语花香。在村内一家精品民宿“王莉小院”,民宿主人张子明告诉记者,从10月1日开始,民宿两个院落都被客人整栋包下,“十一”假期将实现营业收入近1.5万元。
“原本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在投入240多万元进行设计翻建后变成现在的模样,闲置的猪圈也被改造成典雅的茶室,客人们知道后都惊讶不已。”张子明介绍,民宿的设计费用都由区里成立的竹梅公司承担,改建费用由竹梅公司部分入股,他自己承担剩余部分。
“为了帮我解决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镇上还联系紫金农商银行开办了‘民宿贷’业务,100万元信贷很快就到账了。”张子明说,政府帮助他对这笔贷款进行贴息扶持,也减轻了他不少负担。
政府力量介入乡村游,带着村民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能力一起致富。记者了解到,村里还与农户共同成立民宿运营公司进行日常管理。身穿统一制服细致接待,规范保洁操作流程……在“王莉小院”,每天都有一名管家对接游客服务需求。“考虑到我们经营户原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未接受过系统性的民宿经营培训,区里还组织了外出参观和实操培训,让我这个‘门外汉’学到了不少。”张子明说,他对接下来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通讯员 李婷 张俊 唐国庆 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希 王怀艳 杜莹 倪缪康 孙敬清 朱旖旎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