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京加快高质量打造“世界体育名城”

2021-10-27 18:58:23|图文来源:紫金山新闻

过去的五年,南京市体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对标对表找差距,狠抓落实补短板,全力推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促进,加快高质量打造“世界体育名城”的步伐,为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积极贡献。南京市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城市体育影响力在“全球城市体育影响力”排名榜跃升至第10位。市体育局先后荣获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全民健身焕发新活力

以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先行先试和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构建亲民、利民、便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市本级及各区均创成首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城乡居民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综合满意度达到89.52%。

制定《南京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开展《南京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和《南京市体育公园专项规划》编制。在全省首批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85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建成体育公园75个,健身步道3924公里,建设50个室外灯光球场,探索运用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管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0.9%,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4%。

开发建设“宁体汇”体育惠民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公共体育资源,盘活社会体育场馆,实现定点导航、点位介绍,让市民在市内任何位置都可找到就近的运动场所和“低免”惠民场馆,线上“低免”场馆数量已扩增至219家,市民在任何时候都能查询到科学健身指导,有效解决“去哪儿健身”的问题,“宁体汇”平台已惠及健身人群达275万人次,运营经验被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推广。

积极打造“服务群众、你点我送” 体育健身服务品牌。每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000多项次、“全民科学健身大讲堂”系列活动100期,全市785个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市区街(镇)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为市民提供免费体质监测服务,街镇体质监测点覆盖率达92%,4722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长年活跃在各个健身点指导开展科学健身。

前不久,在陕西西安召开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我市17家单位和11名个人获评“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青少年体育处)荣获“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名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在花样游泳、击剑、排球、武术、羽毛球等4个项目上获得5个世界冠军。东京奥运会,8名南京体育健儿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数量居全省第一。呙俐与队友获得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银牌、许安琪与队友获得女子重剑团体第4名、徐仕妍获得女子柔道第5名。

在第14届全国运动会上,南京共有159名培养输送运动员代表江苏参加竞技类项目比赛,参加了29个大项、141个小项的决赛,获得14金9银13铜,参赛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体现了省会城市担当。其中,“省队市办”优秀运动队共59名运动员参加了柔道、摔跤、举重、拳击、空手道和滑板等6个竞技项目的比赛,共取得4金2银10铜的成绩,为江苏体育代表团参赛成绩居全国第一方阵作出重要贡献,取得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的双丰收。

第19届省运会位居青少年部综合成绩榜首,荣获世界中学生U15排球锦标赛荣获男排、女排双冠军,创造了南京体教融合新的辉煌。健全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发现与选拔机制,与教育部门研究制定体育特长学生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为体育特长学生创造绿色发展路径。共同打造“市、区、校三级联动的赛事模式”,成功举办阳光体育联赛、青少年阳光体育“十大嘉年华”赛事,健全青少年竞赛体系。先后命名19所初中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236所体育特色学校。4家体校入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占全省四分之一。

优化训练项目布局,实施区级业余训练“5621”工程,每个区创建5个以上体育特色项目,每个运动项目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建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完成“利用优质体育与科技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省级试点任务,持续推进“阳光体育学校”建设、教练员进校园、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育等工作。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推进体育课后服务扩面提质,仅2021年就安排59名教练员进入53所中小学开展23个项目的“教练员进校园”工作。

体育产业形成新格局

2020年,我市以总分第一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1年3月,颁布实施《南京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6条体育消费重点任务纳入《南京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体育类市场主体被纳入南京市“十四五”市场主体倍增计划。

到2020年底,全市人均体育消费超过3000元,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1004.58亿元,占GDP比重达2.1%,占比全省第一。共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5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2021年新增体育产业法人单位1033家、全市共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897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7家。

加强招商引资,成功举办首届南京体育产业资源发布会,汇编发布《2021南京体育产业资源推介手册》,发布113个项目,投资额102.13亿元,合作载体总面积416万平方米。优化营商环境,修订出台《南京市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资助奖励实施办法》《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南京市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资助管理办法》等产业扶持政策。

建立政企沟通联系点,实行点对点跟踪服务,指导帮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社保缴费、金融信贷等政策支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发放共计1000余万元的体育健身消费券,激活体育市场。运用新媒体举办体育明星直播带货等营销活动,拓宽体育产品营销渠道,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体育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

紧盯改革重点任务,持续深化足球改革发展。以创建全国足球重点城市为抓手,颁布实施《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市多部门联合印发《南京市关于开展创建社区足球工作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南京市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明确健全青训体系、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场地建设、扶持职业足球等重点任务及其保障措施。全市新建 203片社会足球场地,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完成国家级足球青训基地选址规划,启动足球精英训练营区级分营建设,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0所,组建区级足球运动协会,南京城市足球俱乐部征战中甲联赛。本月中旬,中国足协专家团对我市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南京将有望成为新一轮10个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之一。

研究制定《南京市青少年单项运动业余训练点管理办法》《南京市青少年单项运动业余训练点资金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健全多元培养体系。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和企业共建滑雪国家训练基地及国家集训队。市、区两级体育和教育部门依托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组建市、区级足球青训中心,已有6所青训中心挂牌。

积极推进体医深度融合,探索建设市体育医院等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制定南京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站、点建设标准,完成2家区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2家街道级运动促进健康站、4家社区级运动促进健康点共8家试点单位选址;推进体旅深度融合,推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8个、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项目9个,确定“2021南京美丽乡村线上定向赛” 7条线路36个打卡点;推进体商深度融合,今年新增3家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总数达到10家,位列全省第一;推进体科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高新园区申报试点建设24小时无人值守智慧健身房建设,推进市体育训练中心打造“智能化、人性化、规范化”国家级运动训练综合服务保障基地。

体育影响力获得新提升

过去的五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世界轮滑运动会、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羽毛球世锦赛、篮球世界杯南京分站赛等30余项国际赛事,获得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承办权,南京马拉松成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世界田联“银标赛事”,南京在国际权威的“全球城市体育影响力”排名榜上的排名由第42位跃升至第10位,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北京。

以青奥城市品牌为依托,以青少年体育为重点,扩大体育文化交流范围和规模,连续举办四届“南京国际青年体育文化活动周”。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国际奥运城市、国际体育组织之间以及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努力扩大龙舟、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华体育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为服务国家大局贡献南京体育力量。

以赛为媒,创新体育传播方式。2020年举办的第22届市运会,同步线上直播,吸引了500万人次线上互动。2020南京马拉松是该年度国内唯一一场全国马拉松锦标赛,近200名顶尖选手与10000 名跑友同台竞技,央视全程直播,舆论宣传热烈,赛事品牌价值进一步拓展,实现了“传递健康理念、展示城市形象、凝聚时代精神、展现‘双胜利’成果”的办赛目标。

未来五年:

形成“名城引领,五城同创”新格局

未来五年,市体育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世界体育名城建设目标,以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到2025年建成公共体育服务优质均衡、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体育赛事品牌特色鲜明、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体育科技文化影响力彰显的世界体育名城,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市,形成“名城引领、五城同创”(以建设世界体育名城为引领,打造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国家竞技体育先进城市、世界体育赛事知名城市、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国家体育科技文化名城)的新发展格局,体育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打造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

到2025年,南京市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5.3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450万,占总人口比重44%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保持在96.6%以上。

打造国家竞技体育先进城市

未来五年,奥运会、全运会、省运会竞赛成绩稳居全省前列。体教融合发展实现新进展,创建150所左右的省级体育特色学校、300所左右的市级体育特色学校(特色园),30所左右的市级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初中)。竞争办队模式更加完善,训练水平明显提升,人才梯队更加合理。

打造世界体育赛事知名城市

未来五年,继续申办1~2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综合性或单项赛事,引入2~3项受欢迎的常态化高品质国际商业性体育赛事,培养至少3~4个自主品牌体育赛事,赛事类型更加丰富多样,运营管理更加高效,品牌特色更加鲜明。

打造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到2025年,体育类市场主体达1.6万家,规模以上体育企业达455家,新增1~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达2.5%,人均体育消费达4500元。

打造国家体育科技文化名城

未来五年,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育领域,数字体育业态发展活跃,举办系列国际体育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形成一批高品质的体育科技文化成果,体育科技文化品牌效应凸显,体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南京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

作者:丁媛媛 责任编辑: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