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解读“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未来五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
11月10日,《南京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式发布。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就《规划》进行了解读。
“十三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锋介绍,“十三五”以来,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同时,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是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的五年。
“十三五”期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1%,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1.3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2.6%,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市域河湖基本消除劣Ⅴ类,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由45.5%提升至100%,28条入江支流全部消除劣Ⅴ类,水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清退长江生产型岸线32公里,生态岸线占比提高到77.9%。
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8.6%,跃居全省第一。荣获“美丽山水城市”,创成国家生态市,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查,江宁区、高淳区和溧水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未来五年要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协同治理,系统推进;坚持改革创新,科技支撑;坚持全民行动,共建共享。
“十四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系统要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走在前列。完成省下达的单位GDP能耗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PM2.5年均浓度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省定目标;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比例达95.2%以上。
不断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市林木覆盖率保持31%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9%以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有效保障环境安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健全。
不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在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率。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降低环境信访总量,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保明确十项重点工作
根据《规划》,到2025年,南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力争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为建成美丽古都奠定扎实基础。
钱锋介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将重点开展十项工作: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调结构,降能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落实长江大保护。坚持聚焦问题根源、加强协同联动、注重整体推进,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三是坚持协同控制,改善大气环境。以PM2.5和O3(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加快补齐臭氧治理短板,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四是坚持三水统筹,打造幸福河湖。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打造幸福河湖。
五是坚持系统防控,保护土壤和农村环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核心,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六是坚持全过程监管,建设“无废城市”。全面推进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治理能力匹配化,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
七是坚持保护修复并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共建和谐美丽家园。
八是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完善涉疫废弃物等应急处置能力与风险防范体系,确保环境安全。
九是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法规政策、监督管理和市场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十是加强社会治理,打造共治共享新格局。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生态环境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同时,从健全规划体系、加强组织实施、保障资金投入、凝聚社会力量等5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南报融媒体记者 江瑜 余梦迪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