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医院建设横幅、印满指印的“请战书”、手绘樱花的防护服……走进武汉革命博物馆,2020年武汉那场大战“疫”的记忆便扑面而来。去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迅速确立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明确方略。从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8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赢了武汉保卫战,充分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的制度优势。近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紫金草融媒体中心和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组建的“追寻百年初心”融媒体报道小组来到武汉革命博物馆,再次重温那段战“疫”的艰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以中国速度建成方舱医院
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内,有两件物品见证了那个与时间赛跑的关键时刻:一张“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请战书”,上面有23名员工的签名及指印;一条“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横幅。
2020年1月30日晚,中铁十一局接到武汉市防控疫情建设指挥部通知,火神山医院急需大量电焊工和钢结构工支援。接到通知后,中铁十一局立即动员武汉片区单位和在建项目,要求各单位克服一切困难开展援助。四公司、建安公司和城轨公司领导连夜组建近百名管理人员、电焊工、钢结构工的精干团队,自带电焊机具20多台,赶赴火神山施工现场。汉江重工调集20余名钢结构专业电焊工,在场外补充待命。
随着武汉迅速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方舱医院,迅速开辟集中隔离点,2.4万名医务工作者得以第一时间与病毒短兵相接,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把最美樱花留在这里
在馆内特别显眼的位置,陈列着一件特别的防护服。这是雷神山医护及志愿者共同签名的樱花防护服。蓝色防护服上绘有樱花图案,其设计者是志愿者雷春莉。
讲解员熊思宇说,武汉革命博物馆在疫情期间征集到了一万余件抗疫物证,其中就包括“重症八仙”签名的防护服和这件武汉雷神山医护及志愿者签名的樱花防护服。
2020年4月5日,援鄂医疗队凯旋离汉前夕,雷春莉在防护服上手绘了美丽盛开的樱花,还写满了祝福和感谢的话,赠送给多支医疗队。她说,一开始有这样的想法,是源于佛山援鄂医疗队。当时,梁少强医生找到志愿者,希望为医疗队员筹集一些樱花标本做纪念。因为这次来武汉,没有亲眼看到过樱花。雷春莉得知后,在筹集樱花书签、明信片、樱花汽水等伴手礼时,结合自己美术老师的身份,还为队员们准备了一件最特别的礼物——手绘樱花防护服,弥补了队员们不能看樱花的遗憾。
13447件抗疫实物彰显中国力量
武汉革命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高万娥表示,武汉革命博物馆作为这场疫情阻击战的见证者与参与者,秉承“为明天收藏今天”的信念,从2020年3月17日开始,积极开展抗疫物证征集工作,抢救性收藏了13447件抗疫实物。每张图片都记录着生动的历史瞬间,每件物品都讲述着感人的故事,展示出战“疫”的艰辛,彰显着中国的力量。通过征集活动,留存社会集体记忆,弘扬抗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据悉,武汉革命博物馆今年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1-10月共推出16个展览,其中6个原创展览。年初,博物馆在武汉天河机场推出“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展览,拉开了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的序幕。七一前夕,博物馆接连推出了两大原创展览“紧急时期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和“英雄城市·百年荣光——武汉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隆重庆祝党的生日。
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曦 费寿涛 陈诚 通讯员 王丹丹
采访手记
将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并深入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不同时代讲述着不同英雄的故事。在武汉抗疫过程中,无数英雄奋不顾身,加入到战斗中,有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平凡而伟大,在新时代谱写出华彩乐章。
在武汉抗疫过程中,我们也清晰看到了制度优势。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极短时间内建成,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迅速驰援武汉,社会各界倾力捐赠物资,这样的应急反应速度和组织动员能力,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