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常态长效,用信仰之光照亮新征程——南京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下)

2022-01-10 07:26:4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京坚持边探索实践、边总结提升,在学而思、学而悟、学而行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尤其是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磅礴力量。

搭建常态化载体阵地,保障党史学习教育广泛深入

2021年3月19日下午,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举行,省委党史工办副主任万建清应邀为全市党员干部作辅导报告,以“百年光辉历程 百年风华正茂——江苏党史简要回顾及基本启示”为题,深入讲述了党领导江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奋进新时代实现伟大飞跃的非凡历程。

这种聚焦党史学习教育的专家辅导报告,市委中心组去年已经组织了10多次。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市委学教办建立健全日常协商、定期例会等工作机制,先后多次召开办公室主任扩大会议和各类专题会、座谈会、推进会、调度会等,推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全年。

全市11个区和江北新区、115家部门单位均成立工作专班,迅速跟进贯彻,有力推进中央和省市委最新要求落地落实。

江宁开发区两新党组织占园区基层党组织总数的82%。针对党员人数在20人以下的两新党组织,园区分期分批邀请专家组织集中宣讲、上党课,设置“每天半小时”固定学习时间,组织区管以上领导干部到两新党组织送学、助学。

在南京,农家书屋、地铁等一批日常设施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携手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等12所在宁高校联合打造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地铁专列”,让青少年们在飞驰的地铁列车上学到鲜活的党史,在行进中点燃“信心与梦想”。

每逢节假日,高淳区固城街道游山村农家书屋里常常座无虚席,青年党员们在这里开展党史学习读书活动,并交流学习心得。“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固定学党史的平台,方便我们更多阅读、分享,用历史视野去思考问题,更加理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一位参加读书活动的青年党员说。

倾听民意共学共建,推动“项目清单”成“满意清单”

“这不仅是一盏路灯,也是我们老百姓的安心灯!”家住西家大塘9号的瞿大爷日前拨打南报融媒体听语热线表示感谢,自从通过热线反映家门口没有路灯的情况后,没几天,南京市路灯管理处就在这里装上了一盏路灯。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京深入开展“一线访民意、一线解难题、一线促发展”集中调研,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人民网群众留言板等平台,创新设立紫金山客户端“听语”频道、“蓝鲸宁”特殊需求人群服务平台等渠道,听取群众意见,精准确定实事项目。

截至目前,全市115家市级部门单位和12个区,共计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2696件。

为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常态长效,各区各部门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需于民、共学共建等工作制度。

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解读利民惠民政策,加强全过程跟踪问效,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确保把实事办到群众急需处,把工作干到群众心坎上。

正是有了老百姓诉求的信息收集、倾听机制,办实事“项目清单”成了人民群众的“满意清单”。

去年7月突发疫情期间,市区两级部门单位挂钩“包保”全市1227个村社,党员干部59.69万人次下沉一线,协同做好社区卡点值守、重点人员排查、防疫物资调配等工作。

市纪委监委聚焦停车难、乱收费等民生痛点问题,在全市部署开展专项监督,共查处停车收费管理相关违纪问题308件315人。同时,针对案件查办中发现的收费不规范等问题,立足于长效化,推动职能部门开展停车非税票据电子化改革,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提供停车缴费和车位查询功能等。据统计,市纪委监委自行制定或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实施规范性文件28个,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打下了基础。

玄武区行政审批局在梳理群众需求后,在区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办不成事”窗口,选取业务能力突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化解矛盾的工作人员轮班,专门处理“疑难杂症”,变“办事—没办成事—离开”为“办事—没办成事—反映—协调—办成—离开”,实现“一次跑、一次办”。

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引领市级机关,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紧密携手省级机关,建立“党史共学、实事共办、发展共谋”的常态化沟通联系、协调推进机制,通过省市携手推动为民办实事由“点”到“面”拓展、由“上”到“下”贯通,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水泥砌的乒乓球桌、童年玩过的“跳格子”、老式的理发店、贴满明星海报的橱窗……如今,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元素再现建邺区南湖东路。省市城管局联手策划实施,经过两个月的改造更新,建邺区“南湖记忆”城市更新项目开街,吸引了市民游客前去打卡。

截至目前,市级机关73家单位与省级机关议定共办实事项目368项(年度任务)已完成。一项项群众热切期盼的制度机制推进实施,民生答卷更加温暖。

建立常态长效制度,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在常态长效机制的牵引下,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向广度拓展、向深度开掘、向深处发力,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提出,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一体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

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市各区、部门在学习教育、为民服务、担当实干上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在学习教育上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市城建集团党委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国企制度优势,紧紧围绕民生保障社会责任,以“马上就办”的使命担当,深入挖掘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亮点,构建“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六合区横梁街道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坊),融合红色资源,深化专题宣传,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坊)打造成贴近基层一线、贴近党员群众的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在为民服务上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市教育局聚焦中央关心、家长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实施学生减负、基层服务、保障提升等三个专项行动14项重点任务,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就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和各区沟通协调,如市区两级投入1亿元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智慧安防建设等。

市生态环境局相继建成了10多个“绿岛”项目,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主导统一建设,多家企业共同使用,减少治污成本。

在担当实干上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浦口区创新建立听民声、解民忧“每月一办”工作机制,通过梳理12345政务热线、信访、大联勤、公安网信舆情监测等方式,寻找群众“急难愁盼”,专啃“硬骨头”,通过区领导牵头,使不同部门单位之间不再“踢皮球”,推动问题解决。

集中学习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使命无穷期。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南京广大党员干部将继续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南京新篇章,朝着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扎实迈进。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江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毛庆 江瑜 责任编辑: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