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记者 冯兴) 4月7日上午10时,随着“振兴号”盾构机在轰鸣声中破土而出,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盾构顺利贯通,标志着和燕路过江通道盾构隧道双线贯通,工程已经攻克施工期最大难关,全面进入收尾阶段。
和燕路过江通道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过江通道之一,也是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新建城市道路过江通道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八卦洲长江大桥之间,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公里。采用盾构隧道方式穿越长江,盾构隧道全长2976米。建设工期5年。
和燕路过江通道是国内超大直径盾构首次一次性穿越强透水砂层、软硬不均复合地层、全断面硬岩层、岩溶地层和区域断裂等多种复杂地质条件组合的水下隧道。具有覆土厚度小、渗透压力高、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环保要求严和民众关注度高等特点。被以钱七虎院士为组长的南京过江隧道技术专家组认为是目前国内建设的地质条件最为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也是长江上建造的最为困难的过江隧道。
建设过程中,市公建中心带领参建单位认真总结国内外盾构隧道施工经验,开展设备研发和技术攻关,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制订精细化设计及施工标准,严格质量控制。2021年10月30日,和燕路过江通道“复兴号”盾构机洞通,实现左线隧道顺利贯通;2022年4月7日,“振兴号”盾构机破土而出,从而实现双线顺利穿越长江的壮举。
目前,和燕路过江通道八卦洲接线工程已全面建成,江南连接线明挖隧道工程正加快推进。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计划,和燕路过江通道将于今年年底建成,这将是南京第八条公路过江通道。这条隧道通车后将与红山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及城东干道共同形成南京“井”字形内环,进一步畅通长江两岸区域联系、提升南京市交通路网区域枢纽功能,为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江北新区建设、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落实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发挥重要带动作用。
技术方面攻坚克难,克服疫情持续推进——
“振兴号”:“地下蛟龙”这样破土而出
和燕路过江通道位于长江南京段下游,无论是穿越江底的长度,还是项目所处的地质条件,都比当年建设长江隧道(应天大街长江隧道)更困难。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对盾构机的性能和功能有了更高要求。
昨天破土而出的“振兴号”盾构机,是国内首台采用自主技术和多项国产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的复合地层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与进口盾构机不同,这台国产“大国重器”在功能设计、运输方式等方面都作出了自主创新。设计之初,这台盾构机就准备好了应对特殊地质条件和盾构风险的“技能包”。中交天和南京和燕路项目常务副经理张捷介绍,“技能包”里包含常压换刀装置、泥水舱分层逆洗系统、刀盘伸缩摆动装置、超大直径盾构机超长距离不换刀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
如果说盾构机是穿行地下、吞石吐泥的“地下蛟龙”,那刀具就是这条“地下蛟龙”的巨齿。“振兴号”采用超大直径盾构机超长距离不换刀技术、刀具全状态监测系统,这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这项技术不仅可为中国盾构节约建设成本,还降低了因换刀而导致的风险。
更值得一提的是,“振兴号”盾构机从2019年12月25日始发,到昨天破土而出,800多天时间里,不仅在技术方面攻坚克难,还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克服疫情期间材料运输、人员调度、设备转场等不便,推进持续建设,实现疫情期间盾构施工不间断、项目人员零感染,保障工程稳步推进,使和燕路过江通道建设实现难度挑战和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双胜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