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路径
明清民居“活化石”荷花塘即将更新
南报网讯(记者 何钢) 保持街巷肌理,保护修缮历史建筑,危房消险,打造文化体验线路,昨天,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公示。记者从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荷花塘片区将采取单元试点先行原则,计划年内先实施微管廊示范段建设。
荷花塘地块位于老城南门西地区双塘街道,东至水斋庵、磨盘街、中山南路一线,南至城墙,西至鸣羊街,北至殷高巷,总面积12.57公顷。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市公布的11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南京明清时期丝织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也是老城内现存历史格局最清晰、传统风貌最完整、历史遗存最丰富的明清传统住区。不过,如今这处老城南片区内建筑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公共设施缺乏、基础设施薄弱,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基于已有的小西湖微更新、门东东延城市更新等实践,对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城市更新,将进一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路径。
作为明清传统民居的“活化石”,荷花塘现状片区共存14条历史街巷,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基于这样的历史基底,保护与再生方案提出,打造文化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齐备、场所活力充沛的老城南复合型生活街区。其中,街巷、文物建筑、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保护修缮进行公共展示。居住区,对C级危房、D级险房进行消险处理,尽可能增加厨房、卫生间,改善民生条件。留住老门西的社区特质,拟保留70%以上居住功能,按照“愿改可改则改”,鼓励居民自主更新。
记者从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荷花塘项目采取单元试点先行原则,包括:解决孝顺里20号等危房消险问题;推进刘芝田故居等文物和历史建筑类的修缮、保护活化再利用;推进饮马巷92号等公共服务配套和五福里路、孝顺里路、高岗里路微型市政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先实施微管廊示范段。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荷花塘片区未来以居住功能为主,鸣羊街沿线为生活性街道,水斋庵沿线发展城南特色美食,同时,打造殷高巷—孝顺里—谢公祠—饮马巷—同乡共井—陈家牌坊文化体验线路。
在我市公布的首批13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中,有5个为居住类。据悉,除小西湖、荷花塘外,大阳沟片区综合更新项目也在持续推进中,其中大阳沟57号2幢、3幢计划本月实施更新,进行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让27户居民住上安全宜居的新房。建邺区虹苑新寓和浦口区文昌路片区两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方案研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