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届江苏“好西(甜)瓜”品鉴推介活动举行,全省共有169家单位参与西瓜“好品牌”的评比,比赛设立中大型西瓜和小型西瓜两种类型,两个类型的“瓜王”均花落南京浦口区,分别为胡守兴家庭农场和浦桥乡果家庭农场。
南京市首届优质西瓜评比大赛现场。记者 王丽华 摄近年来,南京市瞄准精品农业的定位发展西瓜产业,去年西瓜播种面积达7万亩,产值近8亿元,亩均产值过万元,成为富民增收的“好果子”。此外,西瓜品质逐年提升,整体品质、获奖比例在全省靠前,连续两年摘得“瓜王”桂冠。
人口多、土地少的南京,是如何把一颗“小西瓜”做成“大产业”的?
西瓜新品种迭出,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一瓤瓤西瓜分开排列,切一刀,新鲜汁水顺着刀壁流下来,看得人垂涎欲滴。近日南京市举办首届优质西瓜评比大赛,来自南京市7个区、共53个优质西瓜“选手”们会聚一堂打擂台,争夺“瓜王”称号。
近年来,南京的西瓜产业发展势头很好,江宁的横溪西瓜声名鹊起,浦口的西瓜产业成长也很快。江宁以“小兰”“苏蜜8号”等小果为主,浦口和溧水以“美都”“8424”等中大果为主,品种百花齐放。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西甜瓜创新团队首席、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羊杏平从事西瓜品种研究近40年,他带头研发的“苏蜜8号”品质与产量均已超过进口主栽品种“小兰”,在此次江苏“好西(甜)瓜”品鉴推介比赛中获得了小果型西瓜“好品种”的荣誉。不仅如此,由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发的中大果型“苏蜜618”“苏蜜5号”也入选了西瓜“好品种”名单。
口感好、高产、早熟、耐运输……市场对西瓜品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这对研发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省农科院一个个西瓜新品种从实验室转化为成果,走向大众餐桌。“十二五”以来,西瓜品种改良获得重大突破,已登记苏蜜系列西瓜新品种7个:去年在省里获得“好品种”的“苏蜜518”比“8424”瓤色更红,肉质更细,西瓜味更浓;“苏蜜8号”是黄瓤小果型,质地酥嫩,汁液多、纤维少;“苏蜜618”果型大,早熟、产量高……新品种不仅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而且西瓜品质普遍更高,为南京市各区快速发展西瓜果品的产业奠定品种基础。
蜜蜂“进棚打工”,新技术助推节本增效
良种配良法,农业才能高质量发展。
在省里评比连续两年获得中大型“瓜王”的胡守兴,对生产技术很讲究。每年4月,他都会请来一批特殊的“打工者”——蜜蜂,为大棚里的西瓜授粉。
西瓜从露天种植转为大棚种植,可避免梅雨季的影响,实现提前上市。但大棚种植会阻挡外界昆虫授粉,常常导致后期坐果率低。
大约十年前,胡守兴在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开始尝试蜜蜂授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瓜产量和品质。每亩的蜜蜂成本约400元,大大节省了传统人工授粉的人力成本。
什么时间、多少温度投放蜜蜂?在一次次摸索中,胡守兴与这群特殊的“打工者”良好相处起来,后期产量提高了50%。2013年开始,他从三亩五亩转为大规模种西瓜,到如今已经种了100亩。周边果农纷纷效仿,如今这一技术已经成为浦口地区的主流技术,现已南京市推广。
近几年通过推广新优品种、应用新优良技术等,科技水平、西瓜品质都得到极大提升。“市里这次举行评比,也是通过‘比武’加强各区间的生产协作与交流,加快优质西瓜品种推广,促进全市西瓜栽培技术整体水平提升。”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说。
种完西瓜种草莓,高效种植新模式助农增收
王小保从十几岁就开始种西瓜,那时候种西瓜还不是赚钱的行业。但是6年前开始,换成西瓜、草莓两茬轮作以后,他的收益翻了一倍多。
“以前种西瓜,最开始就是露天种植,后来有了小拱棚,再慢慢到现在有了钢管大棚,硬件设施越来越好,种完一季西瓜大棚也就不拆了,接着种草莓。”王小保告诉记者,种草莓和西瓜可不相同,虽然效益更高,但生产管理更难,第一年换茬种草莓没有经验,地里的草莓苗死了三分之二。
“大棚连年种植容易出现土传病害、土壤板结、盐渍化等问题,对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田青英介绍,近几年,通过推广夏季石灰氮高温闷棚消毒等措施,为土壤消毒,大大减少了病虫害尤其是土传病害的发生,提升了果品品质。
高效轮作种植模式不仅提升了大棚的利用率,还提高了土地综合效益,瓜农增收效果明显。现在,王小保每亩土地产值达到2.7万元,“瓜—莓”生意也越做越大,大棚从最开始的3个已经扩大到20个。
十多年来,省、市、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探索总结,示范集成了大棚西瓜与草莓、茄果类蔬菜等轮作模式,带动更多农民增收,“甜”了农民心,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