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焕发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力

2022-06-04 11:12:26|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又是一年端午至,吃粽子、赛龙舟、挂蛋兜、端午诗会、制作中药香囊……南京各大景区捧出了异彩纷呈的文旅大餐;2022年“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市集也在市级机关食堂正式启动,来自六合、溧水、高淳等区的10个乡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带着各自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前来吆喝推介,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的同时,扩大节日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南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文化标识和历史遗存,是这座城市得以文气氤氲的根基。南京端午习俗在共性之外,亦存几分个性。譬如,斩鸭子、吃“五红”等。南京还拥有能够承载端午标志性节俗的山水城林良好条件。秦淮河、玄武湖等都有赛龙舟的悠久历史,如今各景区不但延续了传统,还创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再如,栀子花是江南地区端午节的标志之一,浦口响堂盛产栀子花,如今靠栀子花“走出来”,也把桃胶、黄精等农家特产和“村民理事会茶会”等乡村特色活动带到了市民游客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今天,我们所经历的端午节,我们置身其中的各种节日习俗,既来源于历史,也映射着当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南京地方文化标识的守正创新、传承弘扬中,形式与细节不断发展,人们寄予节日的积极精神始终如一,祛病防疫、祈福辟邪的良好祝愿未曾改变。当前,我们正在落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线下的聚集少了,线上的互动多了,在端午节日内涵的不断丰富中,人们对“祛病防疫”有了新的感悟,对“祈福辟邪”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的演化,凝聚着国家民族和城市发展的历史,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青睐,实质上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立足南京文化标识和历史遗存,做好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的文章,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不仅带给市民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为文旅消费等节日消费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是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发扬光大;更进一步说,滋养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力,我们都能够从中感受文化的美好,汲取文明的精华,凝聚发展奋进的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吴云青 责任编辑: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