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暑期夏令营办到社区家门口
听社区书记话社区历史,打卡六朝博物馆,探寻乐趣新天地
□ 通讯员 徐佩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夏雪晴
高校学生当起暑托班老师,为社区小学生带来多彩微课堂;社区书记变身讲解员……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多个社区对接各方资源、整合优势,形成了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夏令营集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家门口的暑期聚集地。
“座位不够,两边还需添加桌椅。”“电脑音量再大一点,这里听不到声音。”昨天,东南大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楼,来自东南大学四牌楼新生培养管理办公室党支部的学生们在有序布置“教室”,做着课前准备。他们是此次课程的筹划者,也是授课讲师。
“对小朋友进行科普教学,我们前期开展了多轮探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学生李羽晴说。微课堂根据各个院系的专业特色选定科普主题。开课前,学生志愿者们会认真撰写讲稿,制作成精美演示文稿,还寻找了一些动画小视频,用小朋友喜欢的方式来授课。
据东南大学社区副书记刘伟介绍,暑期课程式志愿服务项目,以“文化传承”为主旨,涵盖科普启蒙、美育、学习微课堂等,建立起“高校—小学—社区—家庭”四方联动的教育服务模式,“为社区小学生提供养分与乐趣并存的学习天地。”刘伟说。
无独有偶,梅园新村社区一年一度的社区暑假夏令营也如期到来。昨天上午,梅园新村社区副书记蒯梦倩早早地来到小红梅二楼讲堂,等待来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该社区“红梅开四季·夏之梅”夏令营于7月4日正式启幕,将以每周一个主题课程的频率,带领辖区小学生在家门口探索文化的魅力。
在社区群里,夏令营“课程表”文件中标注着课程的具体安排:《社区·我的家》听社区书记话社区历史,领略家园魅力;《六朝博物馆》打卡镇馆之宝,寻根南京文明;《绒花·梅花》学习制作非遗,弘扬传统文化……课程还特别增加了社区历史讲述,“我们希望辖区青少年能够参与到社区建设中。”蒯梦倩说。
除此之外,玄武区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引导少先队主动走出校园,成为“红领巾”讲解员,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文化,收获兴趣,赓续红色基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