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京这里已悄然实现“集中供冷”

2022-07-30 08:51:58|图文来源:金陵晚报

南京这里已悄然实现“集中供冷” 

两年省电超58万度,未来将服务近1200万平方米建筑

三伏天的南京,在江北新区市民中心,从地面到屋顶看不到常见的冷却塔与空调机组,每一层都倍感凉意。记者了解到,作为南京首个使用“江水空调”的公共建筑,江北新区市民中心不仅实现了集中供热,还实现了集中供冷,两年下来,相比传统空调省电58.8万度。

 27日中午,记者从阳光暴晒的户外,走进新区市民中心大厅,立刻好似进入了清凉世界。从外观上看,室内的中央空调出风口与其他建筑没什么差别。“这里的温度不冷不热,很舒适。”前来办事的市民林先生告诉记者。当他得知,这是提取江水进行能量交换带来的冷气,又惊又喜,“取自大自然的能源,一定很环保”。另一位来办事的市民插嘴:“我感觉比传统中央空调吹出的风更舒适!”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市民中心冬天供暖、夏天供冷均是采用江水源能源站提供的冷热源,不需要另外设置空调机组及锅炉设备。从服务大厅到办公区,均可按需调节温度。这样的供能方式,效益也很明显。传统空调机房需要1000多平方米空间,现在只需100多平方米,节省了85%的空间,同时取消了室外的冷却塔等设备。机房人力资源配置从8人降为1人,同时减少80%的空调维护成本。用能计价上,采用的是国家推广的计量收费模式。采用“江水空调”的新区市民中心,从2020年开始使用至今年6月底,比常规空调节约用电量58.8万千瓦时,累计节约标煤45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76吨,成为南京采用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建筑典范工程。

 “江水空调”是如何实现集中供冷的?记者首先来到七里河大街旁的3号取水泵站,这里距离长江仅约100米。工作人员姜忠明正在烈日下监督着旋转过滤网的运行,并把过滤出的杂物扔进垃圾桶。“这样做可避免积累污垢堵塞管道。”他介绍,除了清理杂物,还要进入地下泵站对各环节设备、管道、仪表进行巡视和检查。

 江水过滤后,通过管道向6号能源站流去。从新区市民中心绿地旁的一处入口,记者走进地下12米的6号能源站机房。这里排列着两种颜色的大型管道,并有机组正在运转。江北公用新能源有限公司能源站负责人马林介绍,深蓝色的管道是空调水管,浅蓝色的是江水管。江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区域供能系统从能源生产到用户享受冷暖风,是由江水、一次侧空调水、二次侧空调水(用户侧)3套独立循环的输配管网系统来实现的。能源站的运转基本靠智慧运营平台管理。夏天的江水流入能源站后,经过热泵机组换热后,江水以约32℃的温度流回河道与长江,热泵机组生产出5℃的空调水,利用一次侧管网向各用户建筑内的换热机房供应空调水,交换能量后再以12℃回到能源站冷却,循环往复。而换热机房再利用建筑内的二次侧空调水环管,向每个房间空调末端输送冷水,达到室内降温效果。冬天则相反,最高可产生48℃热水,实现区域供暖。

 “传统空调冷热源是空气,通过压缩机和氟利昂,把室内的热量排入室外空气中,由于城市建筑聚集空气流通不畅,容易产生热岛效应。”马林表示,江水源属于浅层地热资源,具有流量大、冬暖夏凉、载热能力强的特点。相比传统空调,江水空调系统效能更高,对环境更加友好。

 据悉,江北新区中心区的江水源热泵系统,共规划建设6座区域能源站和1座取水泵站,目前3号江水取水泵站已建成,6号、7号能源站一期工程已投运。继新区市民中心、服贸大厦等重要公共建筑首批尝鲜后,即将投入使用的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金茂天际商业广场也已陆续接入该系统,未来,江北最高楼和江北新区地下空间也将用上“江水空调”。系统全面投运后,可为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近1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及部分高品质住宅提供低碳、高效、舒适的集中供能服务。每年可为新区核心区节省空调用电1.4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4.69万吨,减少传统燃烧粉尘排放3.8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16万吨,缓解热岛效应2—3摄氏度。

作者:何钢 宋梓馨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