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喜迎二十大】南京红色景点“串珠成链”,信仰之光映照全城

2022-09-21 07:09:22|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红色家底丰厚,是一座英雄之城。

十年来,南京市不断深挖红色文化家底,下大力气保护“红色传家宝”,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有了首部地方性法规,形成在全国独树一帜的保护利用法规体系。梳理出的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被“串珠成链”,熠熠生辉,南京市民游客手拿“红色地图”,就可以很方便地深入南京的大街小巷、广袤乡村,感受信仰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一批珍贵文物重焕新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有法可依

渡江胜利纪念馆。记者 冯芃 摄渡江胜利纪念馆。记者 冯芃 摄

扬子江畔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千帆竞渡”的雕塑下,停泊着曾在渡江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京电号”小火轮,97岁的它依然威风凛凛。这个暑假,众多中小学生来此“探望”它,重温那段红色传奇岁月。

“京电号”的成功修复,是南京保护红色文物的一个样本典范。2009年,“京电号”刚回到南京时,船身氧化严重。2019年10月,“京电号”小火轮保护修复项目启动,专家团队历时一年多完成了“考古式”的科学修复。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十年来,南京市满怀珍爱尊崇之心,保护利用好“红色传家宝”,让它们重焕新生。雨花英烈贺瑞麟临刑前写下《死前日记》表明心迹。1952年,这本在炮火轰炸、虫蚁侵蚀后残缺不全的日记被送到雨花台,后被评为一级革命文物,成为“镇馆之宝”。2019年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启动,专家们费尽心思找到了70多年前的纸张进行修补,使原本深藏于文物库房中的日记“重见天日”。

南京不少有着红色印记的老建筑,在长时间岁月的侵袭下难免“生病”。位于梅园新村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部分建筑曾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问题。2021年,南京市对梅园新村17—1号进行了修缮加固。同年6月,南京市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点白蚁检查公益行动,截至当年12月共检查了49处红色文化资源点,发现16处蚁害进行灭治,安装智能监控白蚁装置168套。

与此同时,南京市探索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立法,助力高质量保护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南京市对梳理出的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进行了规划编制,2019年制定并公布《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和《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2021年7月1日起,《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施行,标志着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作为全国首部具体保护烈士纪念设施“点”上的立法实践,今年4月5日起,《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也正式施行。“两部条例共同构成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点面结合、相互呼应’的立法体系,这在全国各地红色立法实践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断发掘红色家底,革命文物“目录”达4337件/套

“河边林荫,别忘了我是纯真的姑娘;海阔天空,要记得我是英勇的战士……”前段时间的开学季,南航金城学院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协会“骨干”查锦秀,忙着给社团的新成员们排练由雨花英烈赵良璋作曲、其好友薛介民烈士作词的抗日歌曲《盟》。

这份珍贵的烈士亲笔手稿歌谱《盟》,是2021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从薛介民烈士的儿子、定居美国的薛人望手中征集到的。手稿也解开了一个70多年的未解之谜:赵良璋原创歌曲中,频频出现的词作者“海燕”,正是潜伏英雄薛介民烈士。

手稿《盟》的重现,只是南京市不断发掘红色家底的一个缩影。十年来,为了一张照片、一份手稿,史料人员奔赴国内外,进行了“拉网式”的搜索和征集。

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英烈有1519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烈士的事迹未能完全挖掘,只有一个刻在纪念碑上的名字。十年来,雨花台人对烈士史料遗物征集的脚步不断加快。2019年10月,雨花台组织专家团队前往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挖掘出了11位曾在当地工作、学习过的雨花英烈的3000多页珍贵档案。同年11月,雨花台启动“红星计划”史料征集,共征集到烈士遗物、史料633件。

2019年,南京日报社与渡江胜利纪念馆联手发出“征集令”,公开征集反映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历史进程和南京解放的文物藏品。当年9月,来自徐州的常家根老人,将渡江战役打响后其祖父在长江上打捞起的一支船橹捐赠给渡江胜利纪念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举,又多了一件珍贵的见证物。

2021年3月,家住栖霞的九旬老人葛保富向南京市档案馆捐赠了一张珍贵的照片——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栖霞十月农业社视察时和老人的握手照。这是去年南京市开展的“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红色档案征集活动成果之一。

南京的红色家底,越来越厚重。2021年6月,南京市文旅局公布了南京市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共计5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279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全部为红色文化遗产。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点精品线路,“红色地图”连点成片

今年暑假,南京市中山小学学生邬雨轩和小伙伴们来到位于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的金陵兵工厂旧址,沿着“漫步1865·打卡红色印记”文旅路线寻访。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南京地方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的重要场所。

十年来,南京市打造了一批全新的红色景点,并把红色文化资源串点成线打造成精品线路,方便市民游客随时随地学习党史,了解南京丰厚的红色文化。

红色李巷是苏南抗战指挥中心。2017年国庆节,溧水打造的“红色李巷”开门迎客,恢复了陈毅、江渭清等6位新四军将领的旧居。溧水围绕红色李巷,打造了包含该区多处革命遗址的“红色矩阵”,设计了“走一段新四军战斗路”等互动教学课程。

2021年,六合区以“军号与《茉莉花》”为主题打造了六合抗日斗争展,将金牛山战斗、桂子山战斗、民歌《茉莉花》等红色印记融入展陈中。

溧水晶桥镇芝山村西麓的铜山,铭刻着抗大九分校一大队浴血拼杀的光辉历史,2021年芝山村围绕这处革命遗址,打造了红色行军路和红色驿站。

将红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2018年6月南京市乡村游直通车开通7条红色文化主题专线,串联起王荷波纪念馆、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红色李巷、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等红色文化资源点。2021年5月起,南京市开出“宁听红色巴士课堂”,途经张闻天陈列馆、颐和路社区将军馆等地,打造出一堂穿越百年的“移动精品党课”。

南京的红色文化也有了集中展示的舞台。2019年10月,“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和利用平台”上线,策划推出“红色日历”专栏、《南京红色100》系列短视频专题等。疫情期间,面向中小学生打造的红色专题课程浏览量达到10万+。

《雨花台——信仰的力量》演出现场。记者 冯芃 摄《雨花台——信仰的力量》演出现场。记者 冯芃 摄

平台还发起成立了南京红色文化三大联盟——“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联盟”“南京红色文化志愿者联盟”“南京红色文化新媒体联盟”,推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线上寻访打卡小程序,发起红色寻访、红色故事志愿宣讲、红色文化保护巡查等系列活动,在南京市上下形成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合力。

作者:李子俊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