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致敬全国两亿产业工人,致敬一直在努力攀登的我们。”9月16日晚,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屏幕上让人热血沸腾的几行大字,见证了当代重工业制造题材剧《麓山之歌》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圆满收官。作为国家广电总局“我们的新时代”创作展播活动重点剧目、“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电视剧重点项目,《麓山之歌》收视口碑双丰收,成功“出圈”。
麓山之下,弦歌不绝。9月19日起,《麓山之歌》又在深圳卫视等平台开启新一轮播出,继续引发热烈反响。对南京观众来说,这部剧除了震撼人心,更添几分熟悉感——在剧中饰演麓山重工董事长方锐舟的侯勇是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在剧集播出过程中,南京也曾点亮摩天轮,为该剧打call。
“冷”题材“热”表达——
把机器当成主角来拍,展现“智造”之美
厂房内外,铆焊火花四溅、机械吊臂林立;科研室中,测算数据跳动、仪器运转不停……《麓山之歌》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重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聚焦我国重工业从制造到“智造”的高质量发展历程,讲述了国企上市公司麓山重工进入改革深度调整期,两代重工人抱团攻坚,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完成突围、领跑世界的故事。
《麓山之歌》有多火?该剧自播出以来,热度、收视率、口碑、景气指数均稳步上扬,芒果TV播放量超1.7亿,知乎评分9.1,CCData全国网央卫全天电视剧收视率高达3.81%、市占份额高达8.52%双双位居第一,观众规模领跑黄金时段单频道热播电视剧。
如何把观众印象中“冷”的工业题材,进行艺术化的“热”表达?该剧总导演毛卫宁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不论是什么样的主题,我们首先把它当成艺术作品来对待。有真实的人物、真挚的情感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才能感染观众、影响观众。”
宏阔整齐的车间、轰鸣的机器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这是毛卫平印象里的工厂。接到《麓山之歌》的剧本后,他带着团队走进许多企业调研,发现如今的工厂已经和他印象里完全不一样,传统的“工人造机器”已经转变为智能化的“机器造机器”。“我觉得应该把镜头对准今天的工业、工人和工厂,展现这个时代的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奏响混合机器轰鸣声与温暖烟火气的时代之歌。”
《麓山之歌》直接刷新许多观众对工业、工厂、工人的认识。“把所有机器都当成主角来拍”是毛卫宁的“创作诀窍”。在他看来,机器也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创作团队将那些火光四射的电焊车床、井然排布的庞大机械,作为整部剧集最重要的表达对象之一。该剧导演张彤介绍,为了真实立体地呈现质感和美感,剧组在开机前专门拍摄了三天重工业机器,开机后更是在技术上运用了多种手段,多视角调整人与机器的比例和角度,让两者的关系变得更加细腻和丰富。最终,让机器的“冷”与人物的“暖”圆融一体。一个个鲜活惊艳的画面,表现出人和机器深情的凝望,更带来工业美学强大的感染力。硬核、粗粝、生冷的工业题材,在《麓山之歌》的镜头下,变得温暖、生动、有生命气息。
“这部作品让我们眼前一亮。”在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看来,《麓山之歌》是一部有艺术感、有深度、有创新的精品力作,“不仅为工业阵线唱出了一首‘精神之歌’,也为没有从事过重工业工作的普通观众唱出了一首‘艺术之歌’,这对于今后推动工业题材创作繁荣是大有益处的。”在电视剧《麓山之歌》研讨会上,专家们纷纷表示,《麓山之歌》展现了现代工业的技术之美、工厂之美、机械之美、“智造”之美,提升了工业题材在审美呈现上的表达空间,折射出了新时代、新气象给艺术创作带来的新魅力。
人物鲜活真实——
学电焊开挖掘机,扎根车间拜师学艺
机器之外,人物的成功塑造更为《麓山之歌》的热度添了一把火。鲜活真实、个性十足、形象饱满,是观众对《麓山之歌》中各个角色的评价。开拍前,剧组组织主演换上工装,扎根车间体验工厂生活,向工人拜师学艺。
焦俊艳在剧中饰演女焊工金燕子,以专业、生动、真实的表演收获众多好评。很多人以为剧中电焊、开挖掘机等场景是由替身拍摄的,实际上,全部都是由焦俊艳本人完成的。正在工厂里,她四处追着工人加微信、学技术。在学习电焊操作时,她的脸部被灼伤,于是干脆素颜出镜,“因为那就是焊工最真实的模样”。《麓山之歌》在央视收官之际,焦俊艳在微博晒出了妈妈的照片。“我爸妈也是工人,我从小在工厂长大。我妈妈是开行车的,技术很好,是厂里的标兵,她的照片经常被挂在工厂的橱窗里。”因为拍摄《麓山之歌》,她和妈妈成了“跨时空工友”。焦俊艳对记者表示,金燕子代表着新时代工人的形象,是重工技术的生力军。在技术升级的浪潮席卷而来时,金燕子面临“机器代替人工”的严峻考验,观念意识、工作习惯都经受了强烈的冲击,但她依然能够在产业迭代中不迷失自我,积极探索,不断学习。
侯勇为了饰演麓山重工当家人方锐舟,逐一拜访了很多重工企业,通过面对面交流,深入揣摩角色。侯勇表示,自己怀着一种使命感接下这部作品,题材厚重的工业题材剧虽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越难啃的骨头,不妨越去啃一啃”。他说,越深入了解,越能感受到整个行业中,不管是企业家,还是科研人员或者工人身上,浓浓的家国情怀和责任心。
杨烁饰演的卫丞,是个“科学怪咖”,卫丞在剧中喜欢通过背圆周率缓解压力。为形成“肌肉记忆”,杨烁连运动时都以背圆周率、元素表来计数。这股“风潮”甚至席卷全剧组,全员背圆周率告别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令人惊叹。
而剧集片尾别出心裁的创意化短片也引起观众的集体好评,艾爱国、付玲、龙卫国等多位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与剧中主演同框出镜,让观众既看到了剧中的角色,又能看到真实的大国工匠是什么样子,彰显“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剧中主创也纷纷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与工人的合影,身着工服的他们完全融入工人群体,一展新时代工人风貌。有网友表示:“一声声‘师傅’在演员和真正的劳模和工人之间传递,很感人。”
细微之处见真章——
“烫嘴”台词“出圈”,时尚感吸引年轻人
在《麓山之歌》的收视人群中,有许多年轻人。
《麓山之歌》讲述了两代“重工人”的奋斗历程,却以年轻人的视角展开叙事。男女主人公,一个是年轻的科学家,一个是年轻的技术工匠,两人为“麓山重工”的革新全身心地投入与奋斗。全剧透显出青春、朝气、活力以及创新的理念、想象与人生态度,再现出新时代的工人面貌。剧组也表现了很多具有时尚感的生活方式。比如男主角卫丞,他把一只机器狗当作宠物来养的情节设置,颇具创意,且符合人物职业及性格特征,令人信服。“没想到现在的智能车间酷得跟科幻大片似的!”网友纷纷表示很“上头”。
《麓山之歌》热播过程中,南京、长沙、上海、杭州、大连等八座有着多年重工业发展历史的城市集体点亮摩天轮,为该剧打call。酷炫的场面迅速在社交平台刷屏,不少追剧网友表示:“自豪感爆棚!”
《麓山之歌》对重工业领域的干货科普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剧中多个角色台词的专业术语含量“超标”,诸多“烫嘴”台词名场面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热议和趣评。“柱塞泵泵体砂眼补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不需要补焊的三十五兆帕柱塞泵”……这些拗口、生僻,“拆开来每个字都认识,合在一起完全听不明白”的台词,也成了网络热点,引发年轻人的关注,“泵不住了”“女焊子”“我阀了”等从剧中衍生出来的重工热词也火爆“出圈”。剧中人物被网友戏称为“人均金句制造机”,很多台词直戳观众内心深处。
在一句句“烫嘴”的台词里,《麓山之歌》将深奥难懂的专业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情节中,深入浅出地展现给观众。比如“柱塞泵”是机械里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难点。但如何向观众解释,解决“柱塞泵”技术迫在眉睫的原因?对于“烫嘴”的台词,毛卫宁选择以真实事件切入,由浅入深地向观众解释技术的重要。“此前,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去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柱塞泵的原理是什么、挖机的型号有哪些、臂架泵车的作用是什么……把功夫下足了才能讲好故事,细微之处见真章,我们追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创作一部真实可信、经得起检验的工业题材剧。”为讲好中国重工故事,剧组从3D打印的柱塞泵、科技感满满的萌宠机械狗“牛顿”,到搭建液压特种实验室、举办工业博览会,一景一镜一物,精益求精。
“看到这部作品,我知道现代工业是一个时代感和时尚性极强的地方,工业题材实际上是可以让更具有才华的艺术者充分展现的一个题材。”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麓山之歌》充分展现了工业题材剧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