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雨:
在历史与现实经纬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整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定位上,全面、系统、完整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价值依归、美好愿景、战略安排、主体内容、推进路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构筑了基本框架、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推进与新拓展,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道路。从总体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必须要在纵向关切的历史视野与横向比较的全球视野,在历史与现实的经纬中进行观照与比较,才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高远立意、丰富内涵,才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性格与显著特征。
一是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总和的现代化。这一规模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意味着其艰巨性与复杂性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规模特色,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但其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在中国式现代化启动之初的新中国成立阶段,除了“人口众多”这一首要制约条件,还有“一穷二白”约束条件。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底子薄”已经成为历史问题,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大国国情。
二是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在全球现代化国家序列中,有很多国家走在前列,经济规模与平均产值比我们高,在富裕程度上也领先于我们。但这些国家富裕不过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在解决全球性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难题中,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全新方案,不仅承诺要走向“共同富裕”,而且承诺这一“共同富裕”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民情怀。
三是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特色。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物质文明现代化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能够在推进物质文明现代化的同时,成功推进精神文明现代化的国家也并不多见。事实上,没有与物质文明相适配的精神文明,现代化极容易失去方向感、意义感。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双重内涵,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文关怀。
四是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在全球现代化的发轫史上,早期现代化往往是以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为代价,如被各种颗粒污染物覆盖下的沦为雾都伦敦、在农药化肥污染下沦为“寂静的春天”的大自然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态底色。
五是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人类的两大主题。在西方现代化全球扩展史中,以战争、殖民、掠夺求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灾难,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类留下了无尽创伤。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度。和平的基因,深深地植入中国文化,也深深地植入中国式现代化中。“德有邻,必不孤。”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高举以和平谋发展时代大旗,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和平担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