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2-12-21 07:51:41|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秋冬时节,宁杭高速公路溧水东庐山附近,树木五彩斑斓,乡村宛如美丽画卷。通讯员 朱红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秋冬时节,宁杭高速公路溧水东庐山附近,树木五彩斑斓,乡村宛如美丽画卷。通讯员 朱红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 韩道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深刻阐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南京要结合“三农”发展实际,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稀缺性价值不断凸显

当下,城镇化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发展动力和主流趋势。在城镇化洪流中,南京城乡格局大幅度调整,乡村形态出现明显历史性演变,工业、城市稀缺性显著下降,乡村稀缺性相对上升。

乡村数量逐渐减少。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南京行政村数量呈整体下降态势,由2000年的1400个左右减少到2021年的325个。村民小组数量也由1.8万个减少到1.2万个。与此相对应,20多年间,直接从事农林牧渔劳动生产人员数量减少约47万人。 

乡村颜值大大改善。近年来,南京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扮靓村庄颜值。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美丽宜居乡村1800多个,打造美丽庭院4.6万户,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位居全省第一,逐步形成了以江宁黄龙岘、六合大泉湖、高淳游子山等具有地标意义的美丽乡村片状发展带。 

乡村地位显著提升。2000—2021年,南京城镇化率由71.1%上升至86.9%,与此同时,农业GDP占全市GDP比重已经不足2%。工业、城市稀缺性显著下降,从而使得乡村呈现相对稀缺性。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活力逐步得到释放,乡村功能和价值开始重新受到重视,乡村已经从城市附属变成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基于城乡融合新的经济发展空间。近年来兴起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康养等,正是这一新经济形态的典型代表。“记住乡愁”已经成为新语境下社会赋予乡村新的价值符号。 

南京乡村价值更加丰富和多元

南京是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江苏省省会城市,与城市功能相比,乡村价值更加丰富和多元。 

生活价值——农民居住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虽然目前南京城镇化率接近87%,但涉农区占市域总面积94%,有涉农镇街56个、涉农村(社区)642个、乡村人口123万。乡村,是百万农民的栖息地,是千万市民的田园牧歌,是城乡人共同的心灵归宿。 

经济价值——生产微单元。南京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5亩,一产占GDP比重不到2%,但是农业每年提供了近20亿斤粮食、近280万吨蔬菜、30多万头地产生猪存栏以及16万吨水产品。乡村本质上是围绕农业生产建立成长起来的,每个乡村都是一个独立的农业生产车间。南京作为特大城市,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基地、食物供给之源,还是城市重要的经济腹地,展现出日益多元的新经济功能。 

生态价值——绿色微细胞。稻田、蟹塘是生态湿地,茶园、果园是森林氧吧。乡村是生态产品的主要供给者,是区域中的“绿色基础设施”,为城市源源不断提供绿色资源、开放空间、生态屏障。南京乡村大都位于绿水青山之间,在保护耕地、维系生态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乡村生态已经成为城市人的新向往、新需求。 

文化价值——民俗传承地。乡村既有农家院落、宗族祠堂,也有村规民约、乡风民俗,还有节日文化、民间道义,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承载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城,乡村文化积淀深厚,累计创成10个全国文明村镇、46个省级文明村,省级文明镇实现全覆盖。金陵古风第一村——江宁佘村,凭借“七古”(古祠、古宅、古花、古井、古树、古铁、古窑),成为网红打卡地。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重新审视、梳理、发掘乡村的文化价值。 

旅游价值——休闲目的地。乡村是现代城市后花园,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柴米油盐,也有望山见水的新鲜空气。近几年,乡村游成为促进城乡交流互动、拉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乡村休闲旅游成为假日主流,民宿露营成为“流量网红”,南京曾入围国内露营热门城市前十榜单。乡村游需求正处于极大的上升期、释放期,要紧抓机遇、趁势而上,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社会价值——治理稳定器。乡村具有庞大深厚的传统治理资源,对城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安宁具有重要意义。南京现有确权承包地200多万亩、承包户近50万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8万多户,230多万人拥有集体资产股份,农民只要回到家乡,就可以住有所居、有田可耕、劳有所获。此外,乡村具有自治传统,家训家规、乡规民约等传统治理资源,也是新时代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任务十分艰巨,需要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推进。对南京来说,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坚持战略思维,突出一个中心、两个融合。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要跳出“三农”抓“三农”,顺应规律抓“三农”。一个中心,就是以城市需求为中心,彰显南京乡村的价值和功能。千万人的特大城市,1%的需求就是10万人。城市的需求就是乡村发展的方向。两个融合,就是城乡融合、三产融合。顺应城乡融合、一体发展趋势,加快把城市的资源集聚力、辐射带动力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增长力、特色竞争力,不断提升城乡功能品质;顺应三产融合、交融发展潮流,聚焦主导产业,开展延链、锻链、补链行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二是坚持统筹思维,突出整体把握、重点突破。我们现有的很多工作,都体现了统筹思维。如“金陵惠农贷”对接了银行资金投向和主体项目需求,“工疗惠农”搭建了工会疗休养和乡村民宿客源的桥梁,大学生村官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和乡村人才缺乏等,都实现了互利共赢。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也要坚持统筹辩证思维,通盘考虑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在全市层面,坚持全面推进,从整体上把握乡村的生活、经济、生态、文化、旅游和社会价值,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比如,如何统筹生产和生态价值,协同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让乡村的空气变人气、叶子变票子。美丽乡村的发源地——浙江安吉,“竹林碳汇”已经赚取收入。在具体区域,要坚持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个性化推动、特色化发展。浦口、江宁等近郊区,突出旅游价值、生态价值;文化底蕴深厚、有故事可讲的,多挖掘文化价值,等等。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也要结合村庄分类、交通区位、资源禀赋,让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是坚持创新思维,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彰显乡村价值、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加快城乡双向开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五大生产要素——土地、资本、技术、人才、数据,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或不足。比如土地,近年来休闲农业用地需求突出;资本,农业农村成为社会投资的新风口,大量社会资本想要寻求好项目,但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和桥梁。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思路、突破瓶颈,谋求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突出保供底线、安全底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坚守底线意识,牢牢守住保供、安全两大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高标准鱼池,确保200多万亩的粮食播种面积、120万亩的蔬菜播种面积、3万头的能繁母猪存栏,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多措并举保障农业农村领域安全,重点抓好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入排查整治农业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严密编织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坚决遏制重特大农业安全事故发生。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