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22〕55号)

2022-12-27 16:33:34|图文来源:南报网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宁政办发〔2022〕5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21〕29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22〕14号)等文件要求,加快我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涉农区、镇(街)、村(农村社区)三级寄递物流服务体系,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群众就业创业,更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升级需求,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

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涉农区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或快递产业园不少于3个、镇(街)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不少于10个、村(农村社区)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三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镇(街)有网点、村(农村社区)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农村寄递物流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全面覆盖。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府在规划、土地、财政资金等方面引导扶持,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纳入有关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支持将有关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涉农区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或快递物流产业园。加大对现有邮政、快递、商务、客运、供销、公路等服务设施与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的引导力度,为农村寄递物流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寄递物流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村寄递物流设施建设和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农村寄递物流市场,探索创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新模式。

(三)坚持资源共享。探索建立交通、发改、商务、农业农村、邮政、供销等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寄递物流发展的新机制,加强各部门资源共享与合作开发,形成“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寄递物流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交通运输设施与邮政、快递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四)坚持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的农村寄递物流资源条件与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探索差别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农村寄递物流发展模式,提高农村寄递物流发展效益。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三级服务网络

1.加快区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或快递物流产业园建设。各涉农区要因地制宜选择地点规划建设快递物流产业园,可依托区域邮件快件处理场地、客运站、货运站、电商仓储场地、供销合作社仓储物流设施等建设区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且应具备仓储、电子商务、配送、物流、流通加工、分拨、办公等功能,特别强化统一存储、集中分拣、共同配送功能,同时确保车行便利接入干线运输。到2025年底,完成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其他涉农区完成全面规划。(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邮政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镇(街)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建设。大力整合镇(街)邮政和快递网点、镇(街)公交场站、仓储物流设施等资源,加快建设集分拣处理、农产品集散、临时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镇(街)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依据寄递物流实际需求,支持邮政、寄递物流企业参与推进镇(街)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新建扩建工作,拓展公共服务功能,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2025年底基本完成各涉农区镇(街)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营。(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建设。切实落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整合在村邮政、快递、供销、电商等资源,利用村内现有公共设施,完善村(农村社区)级寄递物流服务点的标准化建设,做到“四统一”管理,提升末端寄递物流品牌形象,确保所有村(农村社区)快件“收得到”、物品“寄得出”。鼓励有条件的涉农区、镇(街)、村(农村社区)布设智能快件(信报)箱。2023年底前所有涉农区完成村(农村社区)寄递物流服务站规范化提升工作。(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体系

4.创新农村寄递物流资源共享模式。推动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等行业通过合资、互相持股、加盟、代理代办等多种方式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网络,推广集约化配送模式,引导快递物流企业整合资源,优化网络布局,共享运输线路、冷链仓库和专业用车等装备,加快推进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社、市邮政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规范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服务。推进农村寄递物流末端共同配送体系中不同主体之间标准互认和服务互补,协同建设、维护共同配送设施,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充分结合共同配送和农村寄递物流的业务特点,研究制定共同配送行业标准,实现标准化管理。大力推广“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农村社区”的合作进村模式,鼓励第三方共配企业参与推进“快递进村”工作。(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畅通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共同配送主体间的务实合作;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信息协调与共享机制,强化信息采集与审核,打造上下联动、广泛覆盖、准确及时的农村物流信息网络,提升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信息化服务能力。(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与农村电商、交通运输融合发展

7.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各涉农区应积极引导寄递物流企业提升对农村电商的定制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邮政快递物流服务农村电商的主渠道作用,推进运输集约化、设备标准化和流程信息化。鼓励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依托现有电商产业园建设区级快递产业园。“十四五”期间建设2个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带动提升寄递物流为农村电商提供包装、仓储、运输的标准化定制服务。(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8.深入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健全“客货并举”、便民惠民的农村公路运输体系,更新符合有关标准、满足农村客货运输需求的运输车辆,加强现有农村客运站点的升级改造和功能完善,加快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交邮”“交快”信息共享、数据对接,提升运输效率。(各涉农区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邮政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9.推进“交邮”“交快”融合公交线路优化发展。各涉农区要根据当地农村寄递物流实际需要,统筹布设农村投运网点,优化公交代运邮件快件线路,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向农村寄递物流难以覆盖的区域延伸,提高公交代运邮件快件的区域覆盖能力。(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构建冷链寄递物流体系

10.因地制宜建设农村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因地制宜建设产地加工和周转冷库,推广应用田头移动冷链装置,延伸农村冷链物流产业链。“十四五”期间,在全市新建不少于30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发改委、市供销合作社、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打造高效衔接农产品产销的冷链物流网络。依托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种植养殖基地等,深化冷链物流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村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统筹整合我市的存量冷链物流资源,完善我市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加强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间的功能对接和业务联通,做好产销两地冷链有效衔接、综合配套。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在特色鲜活农产品产区开发“冷链+落地配”模式,打造驻点收寄、专业包装、优先发运、专线客服等全流程高质量寄递服务。(各涉农区政府,市发改委、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合作社、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邮政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加快冷链物流服务标准规范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制定推广电商邮政快递冷链服务标准规范,推动有关企业的温控和追溯系统建设,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通过网站、平台、APP等多种方式提高冷链信息透明度,完善冷链物流实施中的全程监控,提升冷链寄递安全监管水平,保障冷链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可控和安全。(各涉农区政府,市发改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发挥渠道优势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13.推进邮政快递物流发展服务我市区域特色产业。立足我市各涉农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需要,推进邮政快递物流企业与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组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联盟,发展面向城市的加工、分装、配送服务,建立“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电商平台+寄递”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围绕市内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农产品产地等,大力发展农产品直播电商、直采直供、社区团购、APP订单采购等新业态,发展“新媒体电商+产地仓+寄递”模式,促进生产端与快递物流端、电商销售端紧密连接。建立面向本市的农村电商商品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平台,坚持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农产品上行寄递全程服务网络,推动寄递物流赋能乡村发展。(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开展快递物流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寄递物流企业与各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合作,支持快递企业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提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快递服务。推进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支持快递企业开发标准化、定制化服务,从收寄、包装、仓储、运输、派送等环节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供应链服务,形成“特色农产品+快递”营销模式,助力农产品网上销售。鼓励寄递物流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快递网络与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的有效对接,服务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拓宽我市“名特优新”及“一区一品”等品牌农产品销路。(各涉农区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社、市邮政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6.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开展农民就业创业扶持行动,增加农民就业。发挥邮政行业网络和市场优势,支持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依托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采取定向和定岗等方式,加强农民快递职业技能培训,传授实务、培养技能、分享经验,提升农民网络营销能力,培育当地电商快递致富带头人。支持邮政、快递企业采取组建农产品电商营销团队等形式,参与特色农产品项目孵化,服务产销对接,扩大农村就业。鼓励快递企业提供营运体系支持,发展乡村快递员队伍,鼓励企业租赁农村闲置房经营快递业务。支持寄递物流企业在乡村兴办分拣中心、集散基地,增加农民就近就业岗位。优先招录使用贫困家庭人员,促进农村人口稳定就业充分就业,保障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各涉农区政府,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管理局、市邮政分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加快推进涉农区邮政快递监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涉农区邮政快递监管办法,建立健全涉农区邮政管理机构,设立涉农区区级邮政业安全发展中心,承担辖区邮政行业安全监管、邮政普遍服务、邮政市场监督管理等工作。(各涉农区政府,市委编办,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邮政管理、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商务、供销合作社等部门要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度工作重点内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及时细化工作部署,加强协作配合,注重整合资源,在协作机制、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农村寄递物流发展,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涉农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统筹用好现有资金渠道和专项政策,保障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要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纳入有关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支持将有关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加强指导督促。各涉农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健全完善项目建设督查考核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建立规划实施督查机制,加强参与项目建设各方单位落实进度和绩效考核工作,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强总结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做法,打造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南京样本”。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11月4日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