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宁政办发〔2022〕64号)

2023-01-28 16:07:57|图文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

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宁政办发〔2022〕6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12月26日


南京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

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提升综合运输效率,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交通强国先进示范市为统领,以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为目标,以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建设为抓手,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促进运输组织模式创新,推动技术装备升级,营造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交通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多式联运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联运设施“规模领先”、联运模式“特色鲜明”、联运品牌“示范引领”、联运信息“互通共享”;运输结构更加合理,完成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各项创建任务,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水路和铁路为主的发展格局。与2020年相比,营运货车和货船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2%和3.5%;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力争降至12.5%。

——设施一体衔接水平显著提升。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形成6个以上铁水、公铁、空陆等不同类型的多式联运货运枢纽,联运枢纽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盘活铁路专用线资源;积极推进建设通达港口作业区、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等的支线航道;集装箱还箱点布局更加合理;先进快速换装转运设备加快普及应用,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联运线网畅达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多式联运线路连线成网,覆盖长三角、中西部及华南等主要城市,强化南京长江中上游地区中转枢纽能力,培育形成16条精品多式联运线路,多式联运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内河集装箱运输实现新突破;中欧(亚)班列年开行量达350列,力争400列。

——信息联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主要铁路进港港区基本实现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应用加快,多式联运全程数字化组织水平大幅提升;“一单制”服务实现突破并逐步推广应用。

——运输结构显著优化。与2020年相比,水路、铁路货运量分别增加1700万吨和110万吨以上;南京港利用水路、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集疏港大宗货物比例稳定在97%以上。

——发展环境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营造公平竞争的多式联运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形成3个以上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经营人;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撑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

二、联运设施提升行动

(三)畅通高等级航道网。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为主轴,干线航道为骨干,全面推进“通江达海、省际互通”干线航道网建设。续建芜申线南京段(丹农砖瓦厂—下坝船闸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秦淮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江宁彭福—长江口门段)。推动苏皖省界航道共建共享,启动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积极推进驷马山干渠和滁河航道(向阳河口—红山窑船闸段)整治前期工作。(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参与,江北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区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四)提升干线铁路运输能力。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及既有线的扩能、电气化改造,充分挖掘与利用既有铁路资源,提高普速铁路通行能力。积极推进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至2025年,基本形成以京沪铁路、宁启铁路、宁芜铁路组成的“两横一纵”干线铁路网,铁路货运通行能力进一步增强。(市交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南京货运中心参与)

(五)加快货运枢纽布局建设。聚焦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建设,优化布局多式联运枢纽场站。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加快推进龙潭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和西坝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建设,建成龙潭一期和四期物流基地、龙潭四期海关查验场地、江北海港枢纽经济区物流基地。加强国家铁路物流枢纽能力,推进江宁镇铁路货场建设,进一步完善铁路物流基地体系。提升区域航空枢纽能级,推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中国邮政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建设,建成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航空物流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南京空港大通关基地、南京集散国际处理中心工程(一期)、苏宁华东物流中心(二期)。打造功能复合枢纽,推动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禄口机场“四站”联动格局,融入“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到2025年,形成6个以上铁水、公铁、空陆等不同类型的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空指办、东部机场集团、南京货运中心、南京港集团、金陵海关、新生圩海关、禄口机场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港区、新建或改扩建集装箱年吞吐量5万TEU或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粮食储备库等,原则上要接入支线航道或铁路专用线,具备条件的实现铁路深入码头前沿。以铁水联运发展为核心,挖掘既有铁路专用线潜能,加快提升龙潭港区和西坝港区铁路专用线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七坝港区铁路专用线、铜井港区铁路专用线前期研究。提升港区道路集疏运能力,重点推进龙潭疏港高架东延项目、501省道六合雄州至西坝港区段等项目建设。(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优化集装箱还箱点布局。依托沿江及内河主要港口、铁路物流基地、综合货运枢纽,优化布局内外贸集装箱还箱点,推动建立跨区域、跨运输方式的集装箱循环共用系统,降低空箱调转比例。支持南京港集团、市国际货运班列公司等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公共集装箱还箱点,提供验箱、洗箱、修箱、堆存等服务。与国际干线船公司、上海港、宁波港等国内外知名港航企业加强合作,引导还箱点共建共享。推动港口和铁路堆场互用,海运箱和铁路箱互使,引导海运箱上路,推动铁路箱下水,实现“一箱到底、循环共享”。(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南京货运中心、金陵海关、新生圩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模式优化行动

(八)打造多式联运通道网络。完善多式联运通道布局,重点打造沿江铁水联运通道、江海河联运通道,沿京沪、宁启等干线铁路公铁联运通道,向东形成衔接国际近远洋航线的海向多式联运网络,向西形成直达中西部主要城市、长江中上游港口、衔接中欧班列的陆向多式联运网络。建设以南京港为中转枢纽的江海河联运精品线路,打造长江中上游主要港口(南昌、武汉、重庆等)、京杭运河沿线主要港口(徐州、宿迁、淮安等)经南京中转至日韩、上海港、宁波港的江海河联运体系,稳定开行南京至上海、苏州、宿迁、武汉4条江海河联运精品线路。建设以龙潭港区为核心的铁水联运精品线路,开行至上海、鹰潭、淮北、蚌埠等方向铁水联运精品线路4条。建设以尧化门铁路物流基地为核心的公铁联运精品线路,开行至成都、重庆、长春、沈阳、哈尔滨、昆明、乌鲁木齐、广州等方向公铁联运线路8条。依托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拓展航空货运网络,积极探索发展空陆联运模式。到2025年,培育形成16条以上稳定运行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空指办、南京货运中心、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动中欧(亚)班列高质量稳定发展。在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小组的统一调度下,积极发挥市班列公司市场主体作用,按照“巩固中欧中亚、拓展东南亚”的发展思路,强化南京中欧班列特色发展,提升中欧班列的服务能力。在现有班列开行线路的基础上,拓展南京至远欧城市集结线路,围绕RECP协定,探索推进东盟方向国际货运列车开行,力争新开辟2条国际班列线路。推动运贸融合发展,加强中欧班列对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供应链服务能力,开好重点企业“供应链”专列,推进自贸区专列、跨境电商专列等特色班列开行。加强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合作,合作布设海外仓,建设境外揽货体系,强化回程货源集结与分拨,开通回程国际班列进境转关业务,充分利用南京枢纽城市优势,服务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南京国际班列双向均衡、常态化运行。到2025年,班列开行数量达350列,力争400列。(市商务局牵头,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南京货运中心、新生圩海关、市交通集团参与)

(十)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建立与晋陕蒙皖煤炭主产区间敞顶箱内贸铁水联运系统,加大35吨敞顶箱推广使用力度,重点稳定运行淮南、淮北等矿企至龙潭港区煤炭循环班列,新增其他大宗货物“供应链专列”。探索建立以45英尺内陆标准箱为载体的内贸多式联运体系。推动冷链、危化品、国内邮件快件等专业化多式联运发展。持续推进南京市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依托尧化门等城区铁路货场,创新“外集内配”等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模式。支持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等开展集装箱租赁业务,推动多式联运专业化设备的共享、共用、共管。(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南京货运中心、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深入推进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打造南京港集团“连长江、通亚欧、对接沿海、辐射中西部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中国储运“陆港一体”大宗物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大多式联运示范成果的推广应用。培育3个以上全程负责、一体化服务的龙头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人。(市交通局、市发改委牵头,南京货运中心、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参与)

(十二)推进运输服务规则标准化。以水运与铁路衔接为重点,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在南京龙潭港区的推广应用,推动无船承运人在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中开具货代提单,实现“一次托运、一张单证、一次结算、一单到底”的多式联运全程运输。探索在国际班列中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积极打造进口电商货物港航“畅行工程”,南京在全省率先试点应用港航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推进港航作业单证电子化。加快推广应用电子运单、智能化匹配、网上结算、线上通关等新技术,提升多式联运全程运输数字化水平。(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南京货运中心、新生圩海关、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重点完善南京电子口岸门户网站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物流和监管等信息采集。强化多部门信息协同,推进建设三个信息化平台,打造一个数据中心。建设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生产信息化平台,实现港口、国铁、地方铁路、船公司等相关单位数据协同。建设服务南京都市圈的智慧多式联运服务平台,整合货主与承运方,包括铁路专线、船公司、个体船东、物流基地、码头港口、堆场仓库等相关资源,应用ICT技术建立实时的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南京临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为生产、商贸企业提供全流程运输服务。打造南京港数据中心,深化与口岸监管数据交互,与港口、航运、铁路铁水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到2025年,基本实现运输全过程可监测、可追溯。(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京海事局、新生圩海关、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运输结构调整深化行动

(十四)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公转铁”。推动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充分利用已有港口、铁路专用线,逐步将大宗货物运输转向水路或铁路运输。进一步加强南京港煤炭、矿石、焦炭、粮食等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管理,大宗货物中长距离原则上以铁路或水路运输为主,短距离运输时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依托新生圩、龙潭、西坝等港区,推动工矿企业等开展大宗物资集散转换业务。探索推广大宗固体废物公铁水协调联运模式。2025年,南京港利用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集疏港大宗货物比例稳定在97%以上。(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快江海直达、江海河联运发展。打造以南京港为中转枢纽的海运直达、江海转运、为长江中上游及内陆地区中转联运的江海河联运体系,推动海港的国际物流功能、通关服务等向内河港延伸,推进3—5万吨级集装箱船通达南京。积极推动内外贸集装箱“公转水”,建立南京龙潭港区—上海洋山港之间的“快航”,加密和提升南京至上海、太仓内贸支线及“宁镇扬”“宁常泰”“宁太”穿巴航线。依托龙潭港区,打造长江滚装运输核心港,拓展商品车滚装江海转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服务。(南京港集团牵头,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南京海事局、新生圩海关、市交通集团参与)

(十六)加快构建内河集装箱运输体系。依托芜申运河、秦淮河等内河航道,以及正在建设的高淳港区固城作业区集装箱码头,推进“通江、达海、内联”内河集装箱航线建设。鼓励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1家龙头型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到2025年,全市内河集装箱运量力争达5万TEU。(高淳区政府、市交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深化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推动治超联合执法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实施高速公路入口治超系统建设。推广不停车检测系统,统筹建设全市治超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中心,推进部门间数据互联共享,深化治超非现场综合执法。强化货运车辆生产改装源头、运输源头、装载源头综合治理。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培育中储智运、运满满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管局、市建委、市交通集团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装备升级改造行动

(十八)加强联运技术装备研发应用。鼓励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与装备制造企业联动发展,共同研发推广集装箱、商品车、冷链、危化品等专用运输车船及场站、码头、堆场装卸设备。提升内河集装箱运输能力,新增2艘64TEU以上传统动力内河集装箱船舶、2艘64TEU以上传统动力河海直达集装箱船舶。加快空铁(公)联运集装器(板)、新型模块化运载工具、快速转运等装备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积极推动集装箱、标准化托盘(1200×1000毫米)等标准化装载单元应用。(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南京海事局、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提高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应用,加快推进纯电动内河船舶应用试点工作,新增64TEU以上纯电动河海直达集装箱船8艘。推动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港站枢纽规划建设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在港区、厂区短途运输和固定线路运输等场景示范应用新能源重型卡车。开展省级绿色港口创建,推动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设,鼓励新增和更换的港区作业机械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推进建设南京港智慧港口示范项目拓展工程,开展集装箱堆场智能管控系统、轨道吊智能远控改造、龙潭四期集装箱码头智能道口改造、江北门机智能理货(二期)、集装箱危险品场地智慧管控系统等项目建设。(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南京海事局、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市场环境统一开放行动

(二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交通运输、商务、海事、海关等部门多式联运政务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深化大通关体制机制创新,推广“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推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落地及推广,提供班列24小时预约通关等便利化举措,助力南京中欧班列的高效率通关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在航空口岸开通“绿色通道”的可行性,最大程度减少通关时间。(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空指办、南京海事局、新生圩海关、禄口机场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规范重点领域和环节收费。提高多式联运成本竞争优势。严格落实铁路专用线领域收费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规范南京港口装卸、港外堆场、检验检疫、船公司、船代、货代等收费。(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新生圩海关、南京货运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完善标准体系。积极探索制定多式联运枢纽设施、票据单证格式、运输计价规则、包装与装载要求、安全管理、货物交接服务等地方性标准规范。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层面关于多式联运标准规则研究制定。配合省级层面研究制定多式联运统计制度。(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市运输结构调整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全市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运输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交通局主要负责人任召集人,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外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信访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集团、金陵海关、新生圩海关、南京禄口机场海关、南京海事局、南京货运中心、东部机场集团、南京港集团等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市交通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和市各有关直属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一区一策、一港一策、一企一策”要求,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重点企业,健全责任体系,出台配套政策,落实工作任务。各重点企业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落实完成目标任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货物运输数据统计。(市交通局、市发改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

(二十四)完善财政等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关于多式联运枢纽场站及集疏运体系建设、运输结构调整、中欧班列发展等资金扶持政策,放大政策效应。研究市级层面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公转水”“公转铁”运输等方面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扶持政策。(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牵头,南京港集团、市交通集团参与)

(二十五)加强对重点项目资源保障。加大国家物流枢纽、综合货运枢纽、中转分拨基地、铁路专用线、干支线航道网、封闭式皮带廊道等项目用地支持力度,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提高用地复合程度,盘活闲置交通用地资源。对支撑多式联运发展、运输结构调整的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环评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加快环评审查、审批。各区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组织编制港口集疏运航道、铁路及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和工矿企业支线航道、铁路专用线建设方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严格督导考评。建立工作动态督导考评机制,强化动态跟踪、分析评估、督导考评。强化市有关部门、区政府和企业间的配合,开展多式联运发展水平评价,定期通报全市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市有关部门、区级政府以及港口、工矿等企业的督导考评,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的监测分析,按季度总结形成工作情况报告。(市交通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

(二十七)强化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的宣传报道和政策解读等工作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委宣传部、市交通局、市发改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

附件:1.2022—2025年水路货运量目标任务表

2.2022—2025年铁路货运量目标任务表

   3.2022—2025年内河(长江除外)集装箱运量目标任务表

   4.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重点工作任务表

责任编辑:季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