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因城而聚,城市因才而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二字,寥寥数笔,却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
作为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市,连云港聚焦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立足自身特色实行差异化引才,坚持产才融合,全力推进产才“双链融合”,形成创新创业“磁力场”,构建宜居宜业“生态圈”,人才与城市彼此成就,实现“双向奔赴”。
———人才资源总量达90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达1.47万人,位居苏北五市之首。
———自主申报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数位居苏北前列。
———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是苏北闯入“百强圈”的两个城市之一。
———江苏首位民营企业家院士领衔破题中医药创新发展……
厚重的“人才账本”,夯实了连云港高质量发展的“家底”。
人才和产业精准匹配 按下招才引智“快捷键”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梧桐茂兮,凤凰来栖。如今,城市间人才竞争日趋加剧,作为人才“磁吸力”有限的苏北城市,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连云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立足产业特色实行产才“双链融合”。
连云港医药创新力全国领先,Ⅰ类新药获批数占全省1/2、全国1/8,“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数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石化产业势头强劲,千万吨级烯烃、百万吨级芳烃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正加速崛起;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硅微粉、石英玻璃等原料产量占全国80%以上,环氧模塑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这样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自然吸引了大批相关人才。
“连云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先后有盛虹石化、卫星石化等多家大型炼化企业落户,吸引了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大批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李迪川说。李迪川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美国莱斯大学博士毕业后到美国壳牌石油从事研发工作,2018年来到连云港,创立了赛科化学公司,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的国产工业化生产。
和李迪川一样被产业吸引而来的还有吕振斌。吕振斌是湖北天门人,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博士,2021年入职恒瑞医药。他坦言,之所以来连云港工作,冲的就是“中国医药看江苏,江苏医药看连云港”这个金字招牌。
靠产业吸引人才、产业培育人才。连云港市构建“政策领航、系统导航、平台引航、猎头助航”引才体系,出台2.0版人才新政,围绕石化、生物医药、新材料主导产业,出台国内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高端人才专项支持政策,形成囊括500至1500万元项目启动支持、100至1000万元项目成长化奖励、最高2000万元股权投资、项目融资及引才奖补的全流程支持体系。
此外,连云港市树立“大人才”观念,打破人才区域藩篱,探索出“飞地引才、借力创新”新模式。目前,连云港市已在上海等地先后成立16个飞地孵化器,拥有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已落地项目75个,引进各类高端人才80人。先后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家建立了8个海外创新服务中心,支持恒瑞医药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地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把全球人才智力资源引回连云港,构建和世界接轨的创新体系。
平台和资源双重叠加 打造创新创业“强磁场”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平台是汇聚科技项目和创新人才的助推器。连云港市充分发挥各类平台载体聚才功能,统筹多重资源,北京大学分子工程研究院连云港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相继落地,集聚了一批高端顶尖人才,形成了创新创业“强磁场”。
去年8月,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在连云港市揭牌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获批的省海洋领域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金翔龙和他的团队就是被这一平台吸引而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这里海洋资源禀赋优越,为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开展海洋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入驻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将不遗余力地支持连云港发展海洋经济,共同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金翔龙说。
高校院所是人才培育和科技创新的摇篮。连云港市不断加强与全国各大高校院所,特别是重点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为连云港产业转型蝶变注入源源动力。依托中华药港、石化基地等产业平台,深化与重点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围绕主导产业探索设立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在连高校院所建设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
“研究院和学校打通了人才双向流动的通道,解决了人才归属的后顾之忧,既给学者提供科研创新的机会,也能提供科研成果就地产业化的资源。”连云港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连云港市持续加大人才资金投入,着力拓宽“人才朋友圈”,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2022年全市投入人才资金达2.6亿元。设立2.7亿元医药人才创投基金,累计为160余人次发放“人才贷”共计2.5亿元。发布3亿元人才创投基金,聚焦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撬动更多优秀人才、优质项目精准落地。
“1000万元的企业引才专项补贴,对我们企业而言,诚意满满,以前都是我们帮助人才拿各种奖励补贴,现在企业自身也能站在政策的聚光灯下感受‘高光时刻’了,真是好政策送来了‘及时雨’。”连云港正大天晴人力资源总监胡旭感慨道。
政策和服务双向驱动 构建宜居宜业“生态圈”
在连云港,成为一名高层次引进人才有多幸福?小到生活补贴,大到教育、医疗、住房,全部安排。
连云港市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不断强化政策引领力。大力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2022年共资助双创人才41人,资助资金达3320万元,发放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3360万元。累计向1500余人发放9600万元购房券,实施商品住房10%房源由人才优先购买,向3500余人发放5660万元生活补贴,“到企业工作后,人才办工作人员及时讲解相关政策,帮助我们申请,兑现也很及时,很快就拿到了人才补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活压力,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港城服务人才的速度和热度。”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药剂学专业,现为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制剂研发科室负责人的李宛婧说。
周柏入职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后,就住进了人才公寓。“我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家在赣榆,在市区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考虑住哪。人才公寓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一室一厅的房子设施齐全,拎包即住,非常方便。”
连云港市着眼人才所急所需所盼,完善“居、业、学、医”人才无忧政策包,精准提供最贴心服务。建设10家“青连驿站”提供300余个房间,为来连求职青年人才提供最长10天的免费住宿。建设连云港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29项人才服务,同步打造线上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
“现在的连云港是开放包容的大地、投资兴业的热土,今天恒瑞医药、盛虹石化、日出东方等港城龙头企业将带来多个优质岗位……”前几天,“我在连云港挺好的”城市专场直播招聘活动举行,吸引近25万人次在线观看,近1200人现场投递简历。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从企业HR唱“独角戏”到相关负责人化身主播在线解答,从送岗位到送政策、送服务,从企业端坐宣讲到“沉浸式”探厂……细节成就了港城引才聚智的“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