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探访南林大树木标本馆——藏着20余万件珍品,讲述植物学的科研故事

2023-03-23 07:11:5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探访南林大树木标本馆——

藏着20余万件珍品,讲述植物学的科研故事

南林大树木标本馆内景。 学校供图南林大树木标本馆内景。 学校供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通讯员 方彦蘅

一叶百年,枯黄但遒劲。日前,南京林业大学刚刚扩建改造完成的树木标本馆向公众开放。记者走进探访发现,生命的荣枯在枝条或叶片上尽显端倪。这个始建于1915年的标本馆,经过百余年的沉淀,无论是藏品的珍稀度还是丰富度,在国内同类型大学博物馆中都独具特色。树木是记录时间的最好载体之一,这里的20余万件藏品忠实“记录”并无声地述说百年波澜。

馆内最老标本1912年采集

漫步在静悄悄的标本馆中,每一个标本都那么与众不同,龙迈青冈、紫弹树、崂山梨珙桐……它们形态不一却各有风采。

馆内最古老的标本是一片树叶,采制于1912年,形状类似于水杉,树叶的颜色已经枯黄,但依旧能感受到它的遒劲。

记者看到,在这里,每一份标本上都有标签记录着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等信息,诉说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泛黄的纸张印证着标本馆悠久的历史,手写的字体彰显着记录人的匠心。

知道吗?秤锤树是在南京发现的。1927年,毕业于私立金陵大学林科的秦仁昌(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在南京幕府山发现并采集到秤锤树的标本。一年之后,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判定这份标本的植物与安息香科其他属植物不同,于是建立了新属——秤锤树属,并将该标本植物名为秤锤树并正式发表。秤锤树属是中国植物学家发表的第一个树种,在我国的植物学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陈焕镛是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采集海南岛植物标本的第一人。他创建了中国南方第一个植物标本室。1919年至1920年,陈焕镛赴海南岛采集了大量珍稀植物标本。他在海南所采标本绝大部分先后在上海和南京遭火灾被毁,在南林大的标本馆,就保存着一份其在海南采集的标本。

珍藏着向世界宣告活化石水杉存在的论文集

手拿放大镜在仔细观察叶片脉络的郑万钧,在一片葱茏中凝望微笑的陈嵘……在南林树木标本馆有专门一个展区致敬先贤,每个烫金的名字背后,都记录着一段扑向绿野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他们不仅是南林大历史的重要奠基人,更是近现代中国林业的杰出开拓者。

在标本馆的一隅,一张泛黄的论文集封面并不起眼,但其中一篇文章的问世却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这就是胡先骕、郑万钧1948年联合发表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编)》上的《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正是这篇文章向全世界宣告了活化石水杉的存在,标志着“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立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

在那个极端困难、简陋乃至险恶的条件下,一批致力于“乞得种树术,将以疗国贫”的南林先贤云集于此,他们不仅执掌教鞭、兴办林学,敲响了中国林业建设的“林钟”,更无数次跋涉和劳作于山野之间,进行植物特性勘察与标本采集,捧出了一批坚实的成果,显示出植物学在中国的生命力。

“证书”“铜牌”讲述植物学的科研故事

标本馆里还展出了一张“木犀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权威证书”,这是由郑万钧的学生、生物与环境学院向其柏教授团队经过多年努力获得的。该团队创建了桂花品种分类新体系,查清木犀属植物资源及桂花品种资源的“家底”,标志着南林木犀属植物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馆内悬挂着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樱花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铜牌。一大批南林科研工作者传承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孜孜以求、躬耕不辍,为推动中国植物学学科繁荣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通识教育和多维度公共文化空间合二为一的场所,真正成为所有参观者触碰自然脉搏、传播绿色思想、传承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平台。”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馆长黄红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李花 方彦蘅 责任编辑:顾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