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
8月1日,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动员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连日来,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部署下半年工作,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上半年,南京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首位度。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全省第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位居全省前列;3所首批高质量示范高中立项学校顺利通过省结项验收,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优势彰显;全市域职业学校创建成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全省唯一;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十七连冠”。在近日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我市19个项目参评并100%获奖。其中,浦口区行知小学申报项目《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认真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评价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增强南京教育事业发展活力,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使命担当,围绕人才队伍、资源供给、教育治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不断推动教育创新、教育提质,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奋力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高水平建设教育强市。
今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统筹推进新阶段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今年上半年,经过多轮严格评审筛选,我市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市爱卫办、老龄办、计生协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在省深化医改、公立医院综合考核及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队伍建设考核中成绩优异,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人均预期寿命均为全省第一。
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夏海鸣表示:“全市卫健系统将把市委全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锚定全年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卫健系统‘十大战略’,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下一步,在推进健康南京建设方面,将持续推进健康城市模式创新,深化健康细胞建设,重点建设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驿站等;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持续开展医改考核评价;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将持续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以国家、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完成重点慢性病监测和肿瘤防治工作任务;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将积极增创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提高卫生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市级胸痛、创伤、卒中三大救治中心建设,开放公立医疗机构“周末门诊”,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市委全会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街镇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全覆盖,优化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机制”“循序渐进优化调整大型社区”等与民政相关的工作要求。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钱维表示:“全市民政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并将有关工作任务列入下半年重点工作迅速推进。”
今年,在低保连续第20年提标的基础上,我市加快研究出台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提质增效具体措施,目前我市低保、特困、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家庭等群体约8.56万人,扩围后涉及人数约1.6万人,通过扩围提质增效措施,全面提高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水平,确保符合政策的困难群众应救尽救。
“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我市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行动,细化落实探访关爱工作措施,推进“智能水表安全守护行动”等试点任务,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一院一案、建立清单、精准施策、稳中求进、标本兼治”,巩固提升养老机构本质安全。加快“宁享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开发,落实“区块链+民政”全国试点项目任务。推动市未保中心工程项目和区级未保中心建设,按期完成33家未保工作站新建、改造工作。
在持续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方面,我市将扎实推动城乡社区协商议事、超大型社区优化调整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建设,完成30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改建任务。依托南京城市基层治理学院阵地,深入开展社区主任及骨干培训。启动实施全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街(镇)实验点和社区观察点申报。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莅表示,人社部门将坚决扛起稳就业重大责任,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多方筹集就业岗位,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供需匹配,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以上;强化各方面政策协同,落实落细社保降费、稳岗返还、职业培训补贴等各项稳就业政策,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在做好用工服务保障的同时致力稳存量扩增量。同时,紧扣劳动关系领域新形势新挑战,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源头防范和执法维权并重构建和谐共赢劳动关系。
记者 钱红艳 王婕妤 马道军 余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