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走在前、做示范”中的南京担当和作为

2023-08-16 07:12:09|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走在前、做示范”中的南京担当和作为

编者按

近日召开的中共南京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和南京的关心厚爱,把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六个方面走在前、做示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文化自信自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大城市治理),干出“走在前、做示范”的过硬业绩。

“走在前、做示范”,南京如何担当和作为?本期“策论”版聚焦在文化自信自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大城市治理上“走在前、做示范”,请专家学者进行详细解读。

全方位提升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格局

□ 路璐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要在文化自信自强上走在前、做示范,擦亮博爱之都、文学之都、人文绿都“金字招牌”,全方位提升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格局,一体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更有文化厚度的南京。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用文化创新建设更有文化厚度的南京

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胥河的水给南京运来了两千年的历史与故事,滔滔的长江水涤荡着南朝的四百八十座烟雨楼台,它们是南京最珍贵的文化宝藏。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指出,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传承活化南京的文化遗产成为重点内容。2018和2022年,南京先后两次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查明了南京现存的1926项水文化遗产,形成了大运河、长江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与此同时,龙江船厂遗址、南朝石刻遗址、长干里越城遗址考古和保护工程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推进,为提升大运河、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南京开展的主题戏曲创排、丛书编纂出版、文化产业街区与博物馆建设以及牛首山、栖霞山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等项目持续推进了大运河、长江文化遗产的创新利用工作,为加深南京城市文化厚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践方案。

系统开展文化建设,用多元路径推动文化创造转化创新发展

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历史的变革与时代的发展使南京保留下丰富而多元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提出江苏要“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利用多样的创新手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系统性、体系化,是一体推进城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公布后,南京随即推动了《南京大运河文化带胥河文旅发展总体策划》的制定;并积极开展了“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大运河自行车赛”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动落地了总规模1000亿元的大运河文旅基金项目。与此同时,南京还持续推进滨江绿道、幕燕滨江、鱼嘴公园修复、“长江传奇”滨江游轮线路、颐和路长江路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以及浦口老火车站片区更新等长江文化建设项目,为大运河文化带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提供了重要助力。2023年一季度,南京市2018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31.70亿元,同比增长31.2%,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得到稳步提升。

主动传播中国理念,用中国故事厚植文化自信自强牢固根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有引领时代发展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到唐风宋韵、再到革命年代的觉醒与奋斗,五千年的历史为当代留下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与养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南京拥有悠久的文化史、文学史,它们是南京重要的文化宝库,为南京传播中国理念奠定了基础。2019年,南京成功获批世界“文学之都”称号。此后,南京在文学资源发掘整合、文学作品创作、文学空间建设、文学创意产业扶持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开展了打造“1+N+X”城市文化空间,成立文学基金,做强“南京作家群”,打造多元阅读空间,创新阅读体验新形式等众多文化活动;完成了《南京运河史》《南京历代运河》《流动的中国》等一批运河文化著作;成功举办了“南京读书节”“江苏书展”“南京跨年诗会”“共读南京”“世界名著与电影”“中华经典诵读”等品牌阅读活动,为讲中国故事、发中国声音、展中国风貌提供了南京示范。

全面参与城市发展,用格局构建带动文化事业产业一体推进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无论是王谢堂前之燕,抑或夜泊枫桥之船,文化往往需要同城市的兴衰发展相联系,才能将悠久的文脉进行传承。整合南京丰富的大运河、长江历史文化遗产,参与到南京“博爱之都”“文学之都”“人文绿都”的构建当中,是提升南京文化建设格局、参与城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一体推进重要路径。2023年2月,南京印发《关于加强保护传承营建高品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南京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长江及大运河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彰显南京文化‘标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以谋划重点项目和标识性项目的方式彰显南京长江文化蕴含的古都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世界文学之都等多元文化特色。与此同时,南京还将持续提升沿江岸线生态品质,打造“春江十里”、三山矶岸线等生态景观同城市人文建设联系起来,助力南京打造人文绿都城市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凸显并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满足人民文化需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南京要从历史文化资源及文化遗产出发,以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南京丰富多元的特色文化的保护利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地位,构建完善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南京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走出文化自信自强的光明路。

(作者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运河文化带农业文明分院副院长)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 王辉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殷切期望,希望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南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关键在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担起保护长江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南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做示范,首先要扛起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保护好长江南京段的生态安全,才能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基础。近年来,南京在破解化工围江、整治生产岸线、落实十年禁渔等方面出台创新举措,取得明显实效。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稳步增长,长江绿道沿线设置的江豚观测点,既为市民提供了休闲观赏的场所,更唤起了社会各界保护长江的强烈共识。在已有保护成效的基础上,南京提出要纵深抓好长江大保护。为此,既要落实好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又要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及“回头看”,确保28条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不打折扣。

做好自然恢复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文章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各地大都出现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速度的现象,反思这一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山理论”。南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改善辖域内的水体水质,建设幸福河湖。玄武湖、月牙湖、莫愁湖等市内水域的水质不断改善;金牛湖、石臼湖、固城湖等饮用水源备用水库和重要生产生活水体的水质保持稳定优良。同时,对被破坏的山体进行人工恢复,汤山矿坑公园已经不见原来裸露的山体,而代之以天然氧吧。南京水系发达,三面临山,生态脆弱,一方面,需要给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把过快过度开发的节奏慢下来;另一方面,需要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把原来透支的资源环境补回来。

建好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安全屏障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森林和湿地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保护湿地将采取的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全球湿地保护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在森林和湿地保护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和丰富经验。始建于1916年的老山林场是江苏省建场最早的国有林场,也是南京市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山的守护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在科技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老山的护林员仍坚持用脚步丈量山林,凭借经验和知识来完成森林防火、林地管理、病虫害防治、环境卫生整治、动植物保护等工作。位于长江上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动植物的生存家园,不仅原有居住居民全部搬迁,现在除了科研活动外已禁止人员上洲活动。龙袍湿地公园、池杉湖湿地公园以及分布全市城乡的小微湿地公园等,在调蓄洪水、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南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当好科技引领绿色转型的先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以科技为引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等问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在推动科技引领绿色低碳转型上进行了较早尝试,通过建立健全“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继续当好先行者。近年来,南京的高校院所和企业在低碳化工技术、低碳电力科技、绿色低碳农业、智慧低碳建筑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形成了绿色转型道路上的许多创新成果。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的低碳轻简型智流膜堆肥装置,对农作物秸秆、园艺废弃物、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进行绿色化处理和利用,大大降低甚至消除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这套装置看起来像一般的绿色大棚,但却是采用高科技的复合多层微孔过滤膜,在保证原料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基础上,阻止细菌和氨气、甲烷等通过,能形成优良好氧堆肥共生环境。该项技术已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金陵石化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持续进行科技投入,努力打造产销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依托高端碳材料、绿色洗化研发中心,攻关成品油质量升级改造技术瓶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转化。这既向社会提供了绿色能源产品,减少碳排放,又提高了企业效益。接下来,南京要继续努力,通过科技引领,实现不让一滴物料和超标污水进入长江。

做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路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于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南京的高淳、江宁、溧水、浦口、六合等都进行了持续探索,从美丽乡村到全域旅游,从生态农业到生态工业,从选择试点到全面推开,南京从生态环境保护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多年来,高淳坚持生态立县、生态立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创出了慢城品牌,走出了绿色农业之路。成为全国最早进行GEP核算的区县之一,高淳区已被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工业强区的江宁,以推进生态工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发展动能。一方面,江宁打造高端美丽乡村,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另一方面,江宁积极盘活产业用地,通过绿色集约化利用,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生态空间。以国家农高区为引领,溧水区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以绿色科技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走出了一条具有“溧水特色”的科技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南京扛起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做示范的省会责任,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南京经验。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在特大城市治理上走在前、做示范

□ 任克强

中共南京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在特大城市治理上走在前、做示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强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构建系统性、现代化安全发展体系,努力成为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板。

在党建引领特大城市基层治理上走在前、做示范

南京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力工程”、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计划”,推动街道(镇)、社区(村)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形成党建联盟或党建共同体。鼓楼区宁海路街道立足驻地省级机关众多的特点,注重盘活辖区资源,自上世纪90年代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宁海路地区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建设发展协调委员会,引导驻地单位参与社区治理。近年来,又进一步深化各层级凝聚驻地单位资源机制,探索省市区街社五级党组织联动的党建共同体建设。通过组织共建,247个省级机关党支部与124个社区二级党支部结对,建设先锋共同体;通过开列清单,围绕整治难度大、居民满意率低的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危房消险治理、有序停车、垃圾分类等问题,引导驻地单位认领。探索出党政资源密集的片区,如何推动驻地党组织、在职党员常态化进社区、进小区、进网格,一起汇聚资源,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路径。建邺区双闸街道则立足中产集聚的高端商品房集聚区的地域特点,在2019年,成立由驻地学校、医院、银行、酒店、博物馆、剧院、档案馆、地产、物业、律所等为成员单位的河西南部区域党建联盟,这些成员单位提供的服务与商品房小区业主的日常需求契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完善联盟项目化运行机制,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在推动城市街道由“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上走在前、做示范

南京大力推动城市街道由“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是目前南京规模最大的保障房片区岱山保障房所在地。面对片区人员结构复杂、困难群体多、人员素质偏低、社会治理难度大的现状,街道以教育撬动治理,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全要素发力,打造理想教育小镇。结合物理空间营造和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发挥街道枢纽作用,形成党建引领保障房社会治理新模式。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美好空间。高标准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把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活动空间让给群众。二是以教育提升居民素质增进认同。通过开办“向善家长学校”“至善学院”,构建全龄段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全民素质,增进居民对居住区域的认同感,釜底抽薪,显著降低治理成本。三是以政府购买服务激活多元主体提供服务。街道2022年投入644万元,购买59个公益化项目开展服务。街道共有社会组织292家,其中培育居民自组织198家,志愿者850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也注重发挥街道枢纽作用,链接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协同治理。打造“168党建联盟”,推动一体化执法改革,发挥党建引领和政府主导作用,实现高效能治理。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引进宝石花物业公司参与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实施大物业运营改革。建立朝天宫商户自治协会和小区居民自治机制,开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两问议事会活动,精准回应商户和居民诉求,加强自治能力建设,激发社会参与活力。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上走在前、做示范

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分别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化解矛盾的典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需要做好矛盾前端处置。被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的栖霞区仙林街道,把10个社区划分为90个综合网格、195个专属网格,有效覆盖辖区单位和居民。实施首问负责制,通过闭环工作流程,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问题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连续13年保持进京赴省到市来区零上访,形成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仙林经验”。而浦口区则通过12345大数据,拓展信访来源,通过“书记办工单”践行新时代“浦江经验”。针对12345热线工单办结但事未解决的属实合理诉求,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只投诉一次”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探索“书记办工单,‘一次’解民忧”工作机制。借助南京市浦口区12345热线“只投诉一次”工作机制跟踪服务平台,通过区级、街道、村社三级书记分层分级办单,启动跨部门诉求联办工作机制,通过组织引领、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实现了从只求工单办结率向追求实际解决率的转变。“只投诉一次”机制建立后,2022年重复投诉率同比下降25.28%。

在强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上走在前、做示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南京努力推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一是实施“精网微格”效能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做细做实网格管理、全面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效能,南京进一步划分网格管理工作单元,按照每50至100户设立一个微网格的标准,将全市细分为40976个微网格,并创新性构建“街镇—社区(村)—网格—微网格—户”5级工作体系,充分吸纳楼栋长、物业企业人员等社区内部“能人”担任微网格员,身边人管身边事,实现了网格治理由“弱关联”向“强关联”的转变。二是统筹优化调整各方资源,全面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南京优化政务服务力度,推进日常政务服务事项在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并对困难群体提供专门精细化服务。如建邺区推动建成“居此莫愁”水电气讯一站式公共服务驿站,为居民就近提供“水电气讯”缴费、咨询、报修、开户等便利服务,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三是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持续深化全域推进智能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支撑。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南京市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暂行办法》,依托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建设“一网统管”技术平台,构建市、区、街道(镇)三级“一网统管”工作体系,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体联动。同时,统筹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综合网格微信群建设,实现网格微信群全覆盖,有效提升沟通反馈便捷性、时效性。

在构建系统性、现代化安全发展体系上走在前、做示范

南京顺应特大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系统治理思维,深入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将全周期管理理念与城市安全体系构建进行有机融合。一是不断巩固和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果,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建立健全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社会矛盾风险、公共安全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的“全要素风险治理”政策体系,建立前端重在发现预警、排查隐患,中端重在解决问题、形成机制,末端重在依法治理、固化经验的全周期管理风险化解机制。二是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以韧性城市建设为引领,着力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特大城市安全发展体系。通过加强对市政管网、轨道交通、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诸多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特大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着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三是通过智慧引领、数字赋能,加速推动数据融合共享,实现安全治理的智慧赋能。南京建成集风险感知、预警预测、监管执法、应急调度等为一体的应急管理“一平台八系统一终端”信息化系统,并着力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依托“智慧南京”大数据中心,实现多个部门系统对接、数据共享,打造现代化城市安全治理新格局。

[作者为南京市社科院、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为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南京样本研究”(2023WTA—021)、南京市青年文化英才培养项目“街镇治理效能研究博士工作站”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