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023-09-27 07:38:03|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桑学成,江苏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现任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桑学成,江苏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现任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 桑学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居于首位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第一条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为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其中居于统领位置的核心内容。“十个明确”中的第一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个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及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问题。第一个明确在“十个明确”中居于统领地位,是统领其他九个明确的。“十四个坚持”中的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第一个坚持在“十四个坚持”中同样居于统领地位,是统领其他十三个坚持的。“十三个方面成就”中的第一个方面,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全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同样说明,在“十三个方面成就”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居于统领位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新时代取得的最重大成就,也是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最根本原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坚持党的领导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新认识,而且在实践中有了新探索,完善了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围绕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守正创新,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的深刻内涵和制度保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二是明确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三是明确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调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四是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明确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宪法和党章中确认了这一根本领导制度,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五是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收录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篇重要著作,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有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12段重要论述,这12段重要论述涉及党和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比如,关于党的领导与经济工作的关系,强调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更不能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关于党的领导与各项事业的关系,强调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古人讲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的。关于党的领导与中国国情关系,强调中国的最大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叫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关于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强调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关于党的领导与人民政协的关系,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于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关于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强调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还用“众星捧月”来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关于党的领导与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关系,强调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没有党的成立,今天的中国肯定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关于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第一条,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的第一条,深刻阐明了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只有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才能增强行动自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从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工人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与任务,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百年奋斗从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定海神针”。旧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备受欺凌,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先进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底气。

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优势。回望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就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弱化和偏离党的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就遭遇挫折。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从落实“党是领导一切的”根本要求来把握。“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领导力量、动力支撑和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从历史上看,人类现代化不仅在时间上有先后,在性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现代化,但各种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新时代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正确道路、科学指引、制度保证、精神力量,进一步强化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从道路来看,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从理论来看,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从制度来看,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从文化来看,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轨道前进提供方向指引;保证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确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鲜明提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从那时起,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险考验,我们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从1987年制定“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到1997年制定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新世纪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新时代部署新“两步走”战略安排,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始终坚持初心不改、目标不变,一以贯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定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纷争、党派偏私、政策前后不一的弊端。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就没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实现的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才能接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才能在一以贯之的奋斗中实现。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动力问题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质量、动能和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为了实现不同阶段的现代化目标,我们党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成就。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断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党的二十大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之一。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就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才能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迸发出来;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确保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凝聚起亿万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季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