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2023-11-22 07:33:11|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王光森

在我国第10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回信,对公安英烈的崇高精神给予高度赞扬,对英烈子女的成长进步提出殷切期望。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核心要义、理论旨趣和实践要求,教育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增强继承烈士遗志、赓续红色血脉、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面理解公安英烈含义,夯实忠诚之基

何为公安英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从公安英烈与时代、公安英烈与人民两个维度给予了回答,并首次给“公安英烈”进行了定位,厘定了“公安英烈”概念含义。

公安英烈是公安战线英勇牺牲的烈士的简称,公安英烈与其他烈士一样,都是时代的英雄、人民的英雄。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至今,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7万余民警因公牺牲,其中3700余人被评为烈士。虽然每位烈士岗位不同、经历不同、牺牲的场景不同,但他们危难时刻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果敢行为和高尚品质却是相同的,也是最鼓舞人心的,内含“忠诚信念、担当精神和英雄气概”,不仅集中体现了公安群体英雄形象特质,而且承载着一段段难忘的经历和鲜活的时代记忆。这些记忆明确告诉我们:公安英烈来源于时代、来源于人民,同时又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公安英烈是忠诚的代名词、是信仰的实践者。

新时代是呼唤英雄的时代,公安院校大学生作为预备警察,要立志成为新时代的英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就必须践行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与时代同心、与人民同行,用信仰铸就忠诚、用行动诠释忠诚。

深刻领会公安英烈精神意蕴,补足信仰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维度,对“公安英烈精神”进行了界定,揭示了“公安英烈精神”的意蕴。公安英烈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职尽职、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等内容,其核心是信仰笃定、不惧生死。公安英烈精神因信仰而生成,因信仰而弥坚,因信仰而持久,它作为一种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始终发挥着价值引领、凝心聚力、道德教化的作用。

公安英烈精神标识,主要由“公安英烈”“英雄的父辈”“忠诚卫士”“公安英模”“英雄模范”“无名英雄”等主体概念和“英雄气概”“赴汤蹈火、流血牺牲”“对党忠诚”“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等精神概念构成,突出“信仰”和“牺牲”两个核心要素,拓展了公安英烈精神的语义与意义空间,彰显了公安英烈精神的解释力和历史穿透力。

公安英烈话语体系,主要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坚定理想信念”“担当作为”“甘于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感人肺腑”等特质性话语;“不懈努力”“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矢志不渝”“报国为民”等品格性话语;“榜样”“旗帜”“铜墙铁壁”“精神的大厦”等隐喻性话语;“英烈精神”“英模精神”“螺丝钉精神”“老黄牛精神”“牺牲精神”等崇高性话语;“英雄模范”“爱民模范”“杰出代表”“突出贡献”等结论性话语构成,构筑了公安英烈话语体系的雏形,赋予了公安英烈精神新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揭示了公安英烈精神在锻造“过硬”公安队伍方面的独特价值。

公安英模群体与个体形象。公安英模群体形象主要由全国优秀公安局、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构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公安英模个体形象主要由“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构成,它发端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英雄观,实现了人民意志与英雄品质的双重塑造,释放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的强烈信号,标识了信仰作为公安英雄符号的不可或缺性及其承载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是需要英雄的时代,公安院校大学生作为预备警察,要立志成为新时代的英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就必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公安英烈精神滋润心田、用英雄的事迹感召自己,真正做到对信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以后的从警路。

准确把握弘扬公安英烈精神的实现路径,把好方向之舵

公安教育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精神的滋养和支撑。在推进公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应聚焦“公安姓党”这个根本政治属性,在政治建警、筑牢忠诚警魂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永远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深刻领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不断加强他们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夯实他们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练就他们为民服务的本领,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让“公安英烈精神”发扬光大、开花结果。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讲好“三个故事”中弘扬公安英烈精神。一是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着力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使公安院校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内涵,厘清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与公安英烈精神的关系,掌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密码,理解公安英烈危难时刻为什么具有“豁”得出去的勇气和硬气,从而产生感动、感激、感恩之情,让“听党话、跟党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注重“过去”与“现在”“中国与外国”的比较,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着力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使公安院校大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和学理,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厚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引导他们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和忠诚捍卫者。三是基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着力讲好马克思主义的故事,使公安院校大学生深切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和哲理,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在做好“三篇文章”中弘扬公安英烈精神。一是建立公安英烈纪念的群像指涉机制,做好“可感知”文章,即通过对公安英烈原型指向性追忆和形象化拾取,唤醒公安院校大学生群体的血脉记忆,从而使以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为内核的公安英烈精神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血脉、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灵魂。二是建立公安英烈纪念的展演机制,做好“可显示”文章,即通过对公安英烈追思情境的时空建构,让“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成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样式和行为习惯。三是建立公安英烈的英雄象征机制,做好“传播”文章,即通过对公安英烈精神的多向度表达和宣传,加深公安院校大学生对公安英烈精神的深度认知,从生产群体信仰维度筑牢忠诚警魂,树牢命运共同体意识。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坚持“三个靶向”发力中弘扬公安英烈精神。一是用好思政课主渠道,激发内驱力。即通过开设选修必修课、“思政开学第一课”“公安英模精神专题讲座”“公安英模面对面”报告会等方式,将公安英烈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践行公安英烈精神的内驱力,彰显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二是用好校园文化建设主阵地,增强定力。即通过打造“公安英烈文化长廊”、建造“公安英烈群雕”“公安英烈壁画”“忠诚文化广场”、建立公安英烈纪念墙或纪念馆等“英雄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营造“学习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争做英烈传人”的浓厚文化氛围,让公安院校大学生受到英雄文化的持久浸润,从而保持向上向善的定力。三是用好“公安实战”主战场,提高能力。即通过参加“同城一体化建设”建立起来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实训,参与大型安保任务等实践锻炼,让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实战中与公安英烈精神对话并自觉践行公安英烈精神、着力锻造各种素质能力,凸显实践育人的成效。

[作者为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政委、教授,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的重要论述研究”(21BDJ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光森 责任编辑: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