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奔流不息的长江,涵养贯通进取的精神风貌

2023-11-25 07:51:16|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安琪

“扬子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本次论坛,搭建了长江全流域生态和文化的共享展台”……11月24日下午,2023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平行论坛之“大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河生态文明论坛”正式举行,各国专家学者、青年人才和优秀学生齐聚南京,共同交流探讨进一步加强长江生态文明与文化领域的合作,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此次平行论坛,由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南京市发改委(市长江办)、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水务局共同承办,包含2个主旨报告和7个学术报告。

南京大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爱民以《生态文明视角下扬子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

他说,扬子江城市群涵盖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沿江八市。扬子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同时是我国发展历程最长、发展基础最好、经济规模最大的流域经济带。为实现“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发展,扬子江城市群要对标上海、环杭州湾大湾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发达城市群,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园区生态化”攻坚战,降低长江江苏段城市群的万元GDP工业固废、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取水量、工业用电量等经济低碳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约束性指标,大幅降低经济发展对于能源及水土等生态环境资源的高依赖性。

“奔流不息的长江贯通河湖、融入东海,涵养了长江流域人民群众的贯通思维与进取精神。”南京大学教授、文化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顾江,从人文角度分享了长江文化时代价值,“长江下游是近现代中国迎接西方文明挑战的前哨,沿线城市如南京、苏州、上海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现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为实现区域间协调联动发展,探索长江文化产业带一体化发展机制,顾江建议,要建立长江文化产业发展磋商机制,探索共建长江文化产业带合作发展基金会,设立长江文化科技研发投资基金等专项母基金,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广大社会资金为支撑的文化与科技投融资体系,以金融资本为引导,带动区域间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要建立完善的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的联动发展机制,提升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整体集聚水平和效应,充分释放示范省份和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溢出效应。

责任编辑:杨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