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苏南京:“硬”联通“软”联通“心”相通

2023-12-12 07:21:1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南京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担当——“硬”联通“软”联通“心”相通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安琪

大江奔腾,一路向东,在行将入海之处,孕育出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

在这片平原上,有一座城市承东启西、联通南北,被赋予“重要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定位。

这片平原就是长江三角洲区域,这座城市就是南京。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南京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精准把握角色定位,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增强对全省协调发展带动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国际资源要素链接力,努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

记者 冯芃 摄记者 冯芃 摄

“硬”联通,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形成

上月的一个周末,在南京读大学的许盼跟同学结伴去马鞍山吃了一顿早饭。他们先在南京南站搭乘9:07出发的G2785次高铁,20分钟便抵达马鞍山当涂东站,然后在车站转乘当涂游1路公交车,只需3站就到达目的地——胡氏面馆。“高铁转公交,前后也就花了半个多小时。”许盼说。

跨省市去吃个早餐、喝个下午茶,在南京都市圈正成为一道日常风景,“吃货”们的打卡范围随着轨道交通的开通不断外延。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成为首个获得国家层面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两年来,交通部门主动作为、统筹推进,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助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南京都市圈高快速铁路设区市节点通达率达100%。南京与都市圈其他城市(除淮安、扬州和宣城外)实现高快速铁路直连。除淮安外,南京与都市圈各市基本实现高快速铁路1小时直达,高峰期与镇江、滁州往返频率均小于10分钟/班,除宣城外,与都市圈各市往返频率均小于20分钟/班,基本形成公交化运行,“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正加速形成。

轨道交通“贴地飞翔”,重大枢纽建设也在持续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入境航班专用航站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续建T1航站楼南指廊工程,启动三期工程前期研究。加快推进宁镇扬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货源市场、生产能力、航线网络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公铁水联运,建成龙潭、西坝、新生圩三大公铁水联运枢纽,长三角首个铁水联运工程郑蒲港铁路建成运营。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立体网络,正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澎湃动力。

“硬”联通,带来过硬的成绩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南京都市圈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39.93亿元,占全国比重为4.2%,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

“软”联通,跨区域协作向深向广拓展

11月16日,以“数实融合赋能生态消费”为主题的2023中国(南京)电子商务大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南京都市圈新电商产业创新合作联盟成立,并发布新电商产业创新合作十大行动。得知消息后,滁州企业云伙计电子商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忠晗表示非常兴奋,“这意味着都市圈城市间的合作交流将更加紧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好机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区域协同是关键。今年6月,南京都市圈经信专委会第六次联席会议在淮安召开,10家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南京和滁州、马鞍山分别签订《2023年度宁滁产业合作工作协议》《2023年度宁马产业合作工作协议》,共同推进产业深入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拓展南京都市圈城市间产业协作的深度和广度。

上月,第三届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现场发布《南京都市圈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南京都市圈二产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4.7%,较2022年提升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为4.4%,提升0.2个百分点。另外,从生产端看,南京都市圈各地区新兴动能增势较好。

为推进长三角产业密切联动,实现区域发展合作共赢,近年来,各类共建园区正加速发展。15分钟直达南京北边界,35分钟直达南京江北新区,60分钟直达南京主城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是促进淮安和南京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2022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家。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在江北新区研创园、雨花台区软件谷有“科创飞地”1.1万平方米,实现“企业在淮、研发在宁”,将两地优势资源无缝对接。近年来,类似的“科创飞地”不断涌现,淮安、镇江、马鞍山等城市在宁设立近40家。

一河之隔,一衣带水,因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多个省际毗邻地区逐渐成为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家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跨界区域,已建立“领导推进小组+指挥部+投资公司”的三层管理架构,联合编制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共同开展招商活动,推动产业共建和社会共治。

自贸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双区合一”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为持续推动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建设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宁研通”参比制剂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线上服务模式,自运行以来,已为长三角近20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服务对接工作;“超级大脑”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长三角首个基于国产技术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目前正在为100多家企业提供公共算力服务;南京国家“芯火”双创平台为长三角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公共技术、人才培养、芯机联动等全产业要素的公共服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级“芯火”计划的项目。

南京都市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是南京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抓手”。五年来,各级各部门坚持创新共建、资源共享、压实责任、真抓实干,汇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心”相通,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内,医生隔着屏幕“面对面”地与南京鼓楼医院的专家就患者的病情进行会诊。远程医学会诊,免去了患者来回奔波之苦,让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能享受到大城市的医疗服务。这样的场景在长三角地区,正逐渐成为居民生活中的日常。

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都市圈民生福祉。随着南京都市圈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各成员城市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切切实实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红利”。

南京牵头加强与都市圈城市的合作,全面推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线上办理模式,推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创新拓展社保卡在养老、交通、文旅等领域的应用。南京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接入10个城市104家医院,南京、镇江、扬州、芜湖等都市圈城市医检项目已对接。2022年,都市圈异地就医结算突破332万人次,人社业务跨地区办理19万余件,共同为群众提供“方便办”“就近办”的办事环境。

2021年开始,我市结合都市圈企业群众跨地区办事实际需求,在基础较好的毗邻区域间开展试点,探索有益经验,雨花台区、江宁区、浦口区等9个区与都市圈内的17个区(县)签署政务服务跨区域联办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6月,都市圈成员城市又共同签署《南京都市圈政务服务专业委员会章程》,发布《南京都市圈城际政务服务发展联盟高频通办事项清单》,企业异地开办等172个事项实现了都市圈区域内同标准办理。

秋冬季,是长江江豚的最佳观赏时节。位于鼓楼滨江岸线的长江微笑驿站,在11月18日当天就看到江豚72次。为守护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南京、镇江、马鞍山三市协同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本次协同立法是南京都市圈首次跨省域协同立法,也是全国首例对单一物种的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到今年10月24日,已正式施行一周年。

五年来,南京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推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坚持共抓长江大保护,沿江城市共同开展长江流域禁捕、禁采联合执法巡查。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但五年间的点滴变化,都是在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写下注脚。上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长三角“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南京将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加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努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作者:刘安琪 责任编辑: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