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金陵寻龙 | 传承龙文化,喜庆迎龙年

2024-02-05 07:26:37|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习俗里的龙、木雕里的龙、地名里的龙、剪纸里的龙……

传承龙文化,喜庆迎龙年

全村出动共舞百米巨龙,祈福吉祥;木雕龙栩栩如生、细节逼真;地名“龙蟠里”和诸葛亮有关,如今烟火气十足;龙年主题剪纸“龙”驾着祥云、呆萌可爱……在古都南京,龙文化丰富多彩,既有历史典故,也有非遗作品。龙年春节将至,市民通过各种形式发扬和传承龙文化,喜气洋洋迎龙年。

【习俗里的龙】

骆山大龙:传承400余年,500余人共舞百米长龙

蜿蜒的骆山大龙。溧宣供图蜿蜒的骆山大龙。溧宣供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胡英华通讯员 杨国栋

2月3日下午,随着70岁的陈记保写完最后一个“龙”字,骆山大龙修缮宣告完工。

骆山大龙是南京市舞龙习俗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溧水区和凤镇骆山村的民俗文化活动,大龙身长近百米,头宽2.2米、高2.3米,每节龙身长2.8米,一共24节,号称“江南第一大龙”。

骆山大龙历史悠久,已传承400余年,当地传说,骆山村的明代进士杨培庵回家途中,解救了一条断了尾巴的小白龙,并把它放归石臼湖。这条龙感谢周围百姓,就在石臼湖一直保佑大家风调雨顺。为了纪念小白龙,骆山村便有了舞龙的习俗。

陈记保是骆山大龙扎制技术员,他告诉记者,大龙扎制工艺讲究,要经过扎制龙身骨架、糊纸、彩绘等步骤,尤其是龙头,高大、阔气,更显威武,龙嘴扁平,龙鼻形如元宝,寓财源广进之意。新扎大龙需要近1个月时间,成本也很高。今年当地没有制作新的龙身,而是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修缮。

由于历史原因,骆山大龙表演时常中断。直到1983年,中断了近40年的大龙,再次呈现在骆山村村民的眼前。当时还是小学老师的陈记保成为大龙的扎制技术员。今年1月初,村里早早邀请他回村里参与大龙修缮。为了赶在2月5日大龙起草前修缮好,陈记保和其他工作人员忙了半个月。

骆山大龙表演场面壮观、威武。据介绍,骆山大龙表演程序可分为起草、舞龙表演等三个阶段。起草的日子,就是舞龙的开始。舞龙者按顺序集中于龙会门前,摆出列队阵势。三声炮响后,十面绘有蟠龙、麒麟、貔貅、蜈蚣等图案的大旗在前引路,紧跟其后的是开道大红灯笼,舞龙队伍在龙珠的引领下,伴随锣鼓和喇叭声,依次进发,直至石臼湖滩,队伍浩浩荡荡。

到了湖滩,大龙起舞,表演进入高潮。大龙在大红龙珠的引导下,高低起伏蜿蜒前行,时而缓慢,时而飞奔。因龙身巨大,跳龙人需分作两队交替上阵、轮番表演。

“今年参与舞龙的有500多人。”陈记保介绍,每年确定了舞龙的日子后,各村小组的干部就会挨家动员,然后再由村民自愿报名。“近几年来,大家踊跃参与舞龙,不少村民特地从外地赶回来参与舞龙,基本上村里每户都有一人参加。”陈记保说。

据悉,今年骆山大龙将于2月5日在和凤镇骆山村举行起草仪式和表演,之后将在正月初五至初七在村里连舞三天。

记者采访获悉,溧水舞龙习俗流传甚广,除了骆山大龙,还有何林坊双龙、陆家大龙、张家龙灯等颇具特色的舞龙表演,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全区共有近40条大龙齐闹新春。

【木雕里的龙】

高淳非遗传承人:匠心雕龙,细微处展神奇

高淳木雕非遗传承人邢志鹏和他创作的辰龙木雕作品。 通讯员 孙圆圆 摄高淳木雕非遗传承人邢志鹏和他创作的辰龙木雕作品。 通讯员 孙圆圆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通讯员 孙圆圆

2月3日上午,冬雨绵绵,穿过高淳老街的青石板路,迈入邢志鹏的紫翎轩木雕工作室,记者一下子就被屋内各式各样的木雕作品吸引:腾云驾雾的祥龙、威风凛凛的猛虎、迎风而立的雄鹰……一件件作品栩栩如生。 

在工作室一角的一堆木雕半成品中间,“90后”高淳木雕非遗传承人邢志鹏正聚精会神处理一件龙形木雕。“马上快到龙年春节了,许多客人都喜欢龙形木雕,所以我想多设计一些。”邢志鹏说。

工作室内,木雕龙作品形态各异,有遒劲飘逸的大型木雕龙,有造型可爱的小巧龙生肖挂件,其中生肖挂件是今年店里最热销的作品。邢志鹏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了一组照片,“这是我最满意的一个木雕龙作品,已经被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借去展览了。”

图片中,一个约50厘米长、主体黄色的辰龙木雕苍劲有力,古朴盎然。“这是我专门为龙年制作的立体木雕,360度都要处理到位。整件木雕作品中鳞片的排序和嘴巴、颚下的镂空雕刻是比较难的,需要通过多个角度,使用不同刀具结合去雕刻,将龙的姿态立体展现出来。”邢志鹏指着电脑上一张张高清的照片,逐一放大介绍。

早在去年8月,邢志鹏就开始构思创作一件以龙为主题的木雕,颇费了一番心思。“这件木雕是随形木头雕刻出来的,它本身卷曲的造型非常适合龙的主题。”邢志鹏拿出一张木头的照片告诉记者,随形木头虽然造型很好,但也有缺点,不仅表面有一个孔洞,孔洞旁还有很深的纹裂,创作时要考虑如何规避这些缺点,并巧妙利用。

“在龙年创作出这件辰龙作品,非常应景,让龙年春节‘龙’味十足。”邢志鹏表示。

作为高淳木雕非遗传承人,邢志鹏非常善于总结学习,一路走来,他沉淀出了不少心得。邢志鹏创新出一种结合了漆雕、刺绣、留青竹刻、工笔画、阴刻的“彩木影雕”技法,并于2020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一雕一刻皆匠心,于细微处展神奇。这些年来,邢志鹏手起刀落,木屑飞扬,平淡无奇的木头在邢志鹏手中焕发了新的生命。邢志鹏表示,希望通过自己这把刻刀,激发高淳木雕非遗魅力,让它焕发持久生命力。

【地名里的龙】

龙蟠里:南京地名里的“虎踞龙盘”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肖凡 通讯员 鼓轩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年更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生肖年。南京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诸多地名中蕴含着“龙”元素,诸如龙蟠里、龙蟠路、龙眠大道、龙藏大道等,每天见证着南京城的车水马龙。

在鼓楼区,就有这么一条街巷,名叫“龙蟠里”,与“虎踞龙盘”这个成语的渊源颇深。龙蟠里是南京最著名的“龙”字地名之一,位于清凉山公园附近,东北起广州路,西南至虎踞南路,长500米。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相关专家介绍,最早出现龙蟠里这一地名的方志是《嘉庆新修江宁府志》,该志“石头山”条下:“驻马坡……坡在今龙蟠里北。”据此可知,历史上人们是因为诸葛亮在此地说出了著名的“虎踞龙盘”话语,而将龙蟠和虎踞用于这一带的地名。

据相关文献记载,相传东汉建安年间,诸葛亮受刘备委派出使东吴途经秣陵,曾登石头山,驻马观察地理形势,盛赞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孙权听了诸葛亮的建议,公元211年,将治所迁至秣陵,建石头城,并将秣陵改名为建业,自此,开创了南京都城的历史。其中,钟山即今钟山,山势逶迤似蟠龙,匍匐于南京城东;石头约当今清凉山,山体蹲踞若猛虎,雄峙在南京城西;巷处山丘蜿蜒之地,是时人们撷取诸葛亮佳句命名龙蟠里,以状南京地理形胜。

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是由于诸葛亮当年曾在此“指点”金陵,“龙盘虎踞”才作为成语流传下来,意思是南京的山川地势像龙盘着、像虎蹲着,颇为雄伟壮观。龙蟠里这一地名亦是如此。

与诸葛亮驻马故事相关的史料记载,最早见西晋时期《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观秣陵山阜,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南宋《景定建康志》则记载:驻马坡在清凉山寺后山上,旧传诸葛亮尝驻马于此,以望形势。这说明驻马坡地名早在宋代就已经存在。

在龙蟠里一侧的清凉山公园中,有展示相传诸葛亮当年曾在此“指点”金陵的景点。其一便是驻马坡,是后人因诸葛亮途经秣陵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一带)而立石纪念,曰:“诸葛武侯驻马处”,后也毁于战火。现有“驻马坡”三字为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1984年题写,“驻马坡”石刻旁建有驻马亭。2022年初春,诸葛亮铜像立于驻马坡。

如今的龙蟠里,烟火气十足,充满文艺范,在长仅500米的范围内,密布明江文毅公祠、清惜阴书院、教忠祠、魏源故居等古迹,在老街上每走一步,似乎都可以听到历史的足音。南京城市旅游形象标识中,也采用了红底白质、似一方印章的“龙蟠虎踞”图案。

【剪纸里的龙】

龙蟠里:南京地名里的“虎踞龙盘”

龙年主题剪纸:今年这条龙,真的有点萌

南京剪纸传承人、“金陵神剪张”第五代传人张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 摄南京剪纸传承人、“金陵神剪张”第五代传人张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

台灯映照出一个埋头剪纸的剪影,随着剪影手部的动作,桌上留下细细碎碎的纸屑,龙须、龙角、龙眼、龙鳞……一条栩栩如生的龙,跃然纸上。龙年将至,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剪纸传习所里,南京剪纸传承人、“金陵神剪张”第五代传人张钧,正在埋头创作龙年剪纸。

各种大小的红纸、掉了漆的剪刀和刻刀,这是见到张钧时,记者在他的工作台上看到的东西。

张钧放下剪刀,又一张龙年主题的剪纸即将完成——圆形的剪纸上,一条盘龙驾着祥云,祥云间挂着星星和月亮,和以往的龙形象不同的是,这条龙正露齿大笑,圆滚滚的眼睛十分呆萌,龙眼望向的方向是一颗火珠,火珠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希望。

“你看,龙身像不像一把弓箭?龙爪一前一后,犹如人拼尽全力拉满弓,表示一切已准备好,蓄势待发,充满力量。” 张钧说,这幅作品呈圆形,蕴含着圆圆满满的美好祝福,弓形的寓意是一切幸福都需要靠奋斗来实现。

光是设计这幅作品,张钧就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2023年8月,他就开始为2024年龙年剪纸作准备。今年的龙年剪纸怎样才能更受年轻人欢迎?带着这些思考,张钧开始了创作。

张钧先用铅笔在纸上勾勾画画,一遍又一遍打草稿。把大概的模样画出来后,按着底样剪出,再精雕细琢,打磨每一处细节。

陪伴张钧多年的“老伙计”是一把已看不清原本漆色的尖头剪刀,张钧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了再次打磨,刀口两侧棱角已被磨平,尖头也比其他的剪刀更加尖细。

“就像这把剪刀,我对它进行改造,使它更趁手,剪纸也一样,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张钧说,南京剪纸传承人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责任,要思考如何让青少年喜欢剪纸、学习剪纸技艺,这,也是张钧近些年一直在做的事。“我已经与南京多所大中院校合作,开设剪纸课,孩子们对南京剪纸技艺非常喜爱,下了课还拉着我问这问那。”

在进行龙年主题创作时,张钧也在思考如何把龙元素和南京剪纸融合,创作出让年轻人喜欢的作品。所以,在今年的剪纸中,很多龙不再是威武、霸气的形象,而是多了一些呆萌可爱,比如刚刚向记者展示的这幅。

“今年是龙年,就教大家剪一个‘福龙’吧!”采访当天,在剪纸传习所,张钧还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龙年剪纸课。课堂上,张钧拿出一张别样“福”字,上面是一条俏皮可爱、吐着舌头的龙样,还有桃花、雏菊等花纹。“这就是南京剪纸的特点,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张钧说。

作者:胡英华 刘全民 肖凡 余梦迪 通讯员 鼓轩 孙圆圆 杨国栋 责任编辑:杨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