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京文学闪耀北京图博会

2024-06-21 07:21:52|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江苏文脉悠长、文化璀璨,深厚的人文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江苏作家,诞生了一部又一部精品佳作。6月19日,江苏首次作为主宾省亮相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图博会”)中国作家馆开馆仪式,省作协将在会展期间组织系列活动,展现新时代江苏精品创作、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和对外交流等生机蓬勃的繁荣景象。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凭借个性鲜明的“南京作家群”和一大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江苏文学新景观中一股涌动的重要力量。

江苏作为主宾省亮相,茅奖鲁奖等奖项多有斩获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创办于1986年,现已成为“把世界优秀图书引进中国,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自2010年起,作为其主办单位之一,中国作家协会每年都会在会场设立“中国作家馆”,以展示中国作家风采、宣传中国文学成就。

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共吸引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家展商参展,22万种中外图书亮相。与去年相比,今年书展新增15个参展国家,包括阿塞拜疆、卡塔尔、捷克、斯洛伐克、尼日利亚等;马来西亚、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展台的面积显著扩大。

江苏首次作为中国作家馆主宾省亮相,省作协将在会展期间组织系列活动,包括发布2023年度江苏优秀原创文学作品戏剧影视转化推荐榜单,AI时代的文学期刊、“风景与面孔——新时代江苏青年作家写作现场”主题对话,《十竹斋密码》新书首发式等,充分展示新时代江苏文学成就,推动江苏文学传播。

当天的会展现场人山人海,中国作家馆作为其中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单位命名的展馆,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驻足观看。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部部熟悉的作品,一张张精彩的图片,充分展现了江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上的成就:新时代以来,江苏作家共创作长篇小说1000余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儿童文学等1.2万余部(集)。《推拿》和《黄雀记》两部作品获茅盾文学奖,9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8部作品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5部作品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国际文学交流方面,江苏作家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一大批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西班牙等多种语言推介到海外,取得良好声誉,收获众多粉丝,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江苏文学的独特贡献。新时代以来,江苏文学与影视戏剧创作携手并进、相互成就,一大批反映时代脉动、贴近社会民生的优秀作品被搬上荧屏,其中,周梅森的系列“现象级”影视作品,更是创造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令人咋舌的收视纪录。

发掘优质内容,南京文学期刊深耕细作

大家都还记得,今年春天,《人民文学》与《收获》的两场直播相继在整个文学圈掀起了“巨浪”——华丽的数据充分说明,在今天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文学依然像一盏明灯,静静守护着很多人的精神家园。江苏一直以名家、名作和名刊享誉全国,《钟山》《雨花》《青春》等文学期刊深耕细作,为江苏乃至全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会展现场,人们可以看到其不平凡的办刊轨迹。

大型文学双月刊《钟山》创刊于1978年,被誉为文学期刊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它曾以倡导“新写实”“新状态”独领当代文学潮流,首发作品两次获茅盾文学奖、12次获鲁迅文学奖。综合文学月刊《雨花》创刊于1957年,是江苏省创办的第一本省级文学刊物,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创办的几家文学期刊之一,相继刊发了《异秉》《昆山之路》《湮没的辉煌》等一大批影响广泛、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专业诗歌刊物《扬子江诗刊》创刊于1999年,是发现诗歌第一现场、寻找当前中国诗歌巅峰作品的重要刊物。文学评论期刊《扬子江文学评论》创刊于2006年,是中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刊物之一,并已入选“CSSCI来源期刊”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其连续多年发布《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文学排行榜,在当下文坛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南京本土文学期刊《青春》是二十世纪80年代文学热的一个集中反映,曾创下单期发行量65万份的辉煌佳绩。《青春》杂志一贯有着扶持未名作者和大学生写作的传统:1980年,获得第一届“青春文学奖”的王安忆26岁,梁左23岁;1981年,第二届的一等奖得主简嘉27岁,还在山东大学读书的韩东20岁;1983年,第四届的小说奖得主苏童也是20岁,正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两次斩获小说奖的肖复兴,则来自北京戏剧学院。2023年,《青春》改版为“大学生自己的文学期刊”,在全国220多家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期刊中,它是唯一一本只发表大学生作品的期刊。

“文学苏军”双翼齐飞,文学评论活力丰沛薪火相传

在当天的中国作家馆开馆仪式上,长达1000万字的《江苏新文学史》的亮相,再次见证了江苏文学评论、文学研究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卓越成就。

在当今文坛,“文学苏军”一直保持着创作与评论双峰并峙、双翼齐飞的良好格局和优秀传统。在此之前,江苏先后推出16卷本《江苏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和20卷本《江苏当代文学批评家文丛》;编辑出版8卷本《江苏青年批评家文丛》,充分展示了江苏文学评论队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丰沛活力;江苏评论家更是连续摘得三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最新一届鲁奖得主何平表示,在南京做文学批评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的文学批评是南京这座文学城市的批评传统滋养出来的。”

《江苏新文学史》由南京大学教授丁帆担任总主编,历时三年完成,共涉及作家3419位、作品13107篇(部),其中文学思潮与批评编2卷,小说编6卷,通俗文学编2卷,诗歌编3卷,散文编3卷,报告文学编2卷,传记文学编2卷,戏剧影视编4卷,儿童文学编3卷,世界华文文学编1卷,网络文学编1卷,文学报刊编1卷,充分展现了江苏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江苏新文学史·史料选》也将陆续出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作为全国网络文学重镇,作家作品影响力大,不仅顶级网络文学作家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而且作品题材丰富、类型齐全,在各种类型中均有典范创作。不久前,第五届茅盾新人奖在浙江桐乡颁发,南京两位作家跳舞(陈彬)和赖尔(周丽)分获网络文学奖和网络文学奖提名奖。跳舞(陈彬)现为江苏省网络作协主席,最初是从在西祠胡同文学版块当版主开启文学道路的。

责任编辑:尹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