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点土成金!3万亩低效用地即将盘活

2024-06-25 07:26:2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芳 何钢 通讯员 陶乐

6月的水吉路上,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一边是园区内创新创业的热情。这片幕府山脚下的老工业区,如今正以创新小镇的形象续写精彩。记者了解到,幕府创新小镇已入选江苏省2024年度节地模式(技术)十大先进典型案例,并将在今天第34个全国土地日江苏活动现场进行案例发布、全省经验推广。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是“十四五”期间土地日不变的主题。来自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的数据显示,南京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28%,守住耕地红线,就需要珍惜土地资源,用好每一寸土地。今年是南京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后试点启动第一年,我市正在编制试点方案和实施细则,向3万亩低效用地、闲置土地“宣战”,激活“沉睡”土地,让“寸土”生“寸金”。

幕府创新小镇。图源:幕府创新区幕府创新小镇。图源:幕府创新区

向低效要空间:城北老工业区崛起创新小镇

幕府创新小镇位于幕府东路以北幕府山下,在改造前,这里曾分布着长安汽车厂、窑上村棚户区、团结被服厂等工企单位。棚户区杂乱无章,道路交通和卫生状况恶劣。

改造前的幕府创新小镇。图源:市规划资源局改造前的幕府创新小镇。图源:市规划资源局

改变始于2012年。一期工程对老长安汽车厂内建筑改造和整治,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孵化器组团。十多年来,创新小镇在老厂区内累计引进、培育企业89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幕府创新小镇一期。图源:市规划资源局幕府创新小镇一期。图源:市规划资源局

在一期基础上,二期幕府智谷于2022年启动建设。记者从鼓楼区铁北管委会了解到,目前智谷02—08地块(科创中心南园)已建成交付,这也是创新区首个开工和建成的科创新载体。

幕府智谷科创中心(南园)。图源:幕府创新区幕府智谷科创中心(南园)。图源:幕府创新区

走在园区内,花草树木中尽显安逸。这里100%为绿色建筑,40%采用装配式工艺,同时引入屋顶光伏、屋顶绿化。“抬眼就是幕府山,如同在景区办公,而且离地铁站也就300多米,很方便。”刚入驻不久的某孵化公司员工陈先生介绍着。

不远处,02—05地块3幢科研办公楼封顶、03—08商办地块封顶,剩余载体也在全力以赴。小镇以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为切入点,构建着南京山、水、城共融的“生态型”特色研发中心。

幕府智谷02-05地块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图源:幕府创新区幕府智谷02-05地块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图源:幕府创新区

市规划资源局鼓楼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绿色”的节地模式,激活了幕府山下沉睡的资源,推动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鼓楼区作为老城,土地资源紧缺,该区成立三个专班,以土地存量盘活带动经济增量提质。下关60多岁老厂房,变身潮流艺术园区——101明潮里;北京西路72号地块更新后,引入四方合作,打造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实现了从低效用地向高效利用的成功转型。

向立体要空间:一座停车场省了九成用地

绿荫下的南湖东路,依然充满着烟火气。在街角南湖中心广场围挡内,正在施工的是南湖沉井式停车场。

南湖沉井式停车场效果图。图源:项目单位供图南湖沉井式停车场效果图。图源:项目单位供图

“现在沉井已经看不到了,我们正在上方搭建一座停车管理用房,计划今年下半年就能建成。”建设单位南京建邺国资集团现场项目负责人介绍,南湖新村建设年代早,停车配套先天不足。建邺区于是利用广场一角打造了南京第二个沉井式停车场。

南湖停车场已完成地下68米掘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南湖停车场已完成地下68米掘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该停车场向下掘进68米,形成一口相当于25层楼高的地下沉井,可容纳100辆车,占地仅需200多平方米,与传统停车场相比,节地约九成。而且完工后其余区域继续恢复绿化和休闲功能,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

南湖向下,所街向上。在应天大街旁,南京市内首个公交场站所街TOD项目刚封顶不久。在这个迷你地块内,建设了地上9层、地下1层的综合体,兼具公交驿站、办公酒店和市民休闲等多种功能。低效的公交场站复合开发,改善了区域内的公共交通条件,提升了土地的功能价值。

建邺区应天大街南侧的我市首个公交场站TOD所街公交场站项目顺利封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建邺区应天大街南侧的我市首个公交场站TOD所街公交场站项目顺利封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南湖和所街,是建邺区节约集约用地的生动案例。在市规划资源局建邺分局编制的建邺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中,重点聚焦莫愁湖街道、兴隆街道等4个街道。“十四五”期间,该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量为3200亩(约合213.3333公顷)。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力争实现各用途用地平均容积率从0.61提高至3.11,提高率约409.84%。

向全域要效益:4年盘活3万亩低效用地

“南京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起步较早,不仅有持续10余年的幕府创新小镇,还有在第二机床厂工业遗址上发展出的秦淮区国创园。”南京市规划资源局开发利用处副处长陈俊杰告诉记者,南京入选全国试点,将用4年时间来实施。

图源:自然资源部官网图源:自然资源部官网

目前我市正加快推进年度实施计划和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的编制。初步排查摸底,2024—2027年,已梳理出低效用地地块(项目)面积约3万亩需要盘活。今年入库首批项目144宗,约5202.78亩,一季度已完成292.63亩。

作为典型案例,浦口区申通南京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在对历史遗留采砂坑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优化布局,构建复合交通系统,盘活了存量低效用地。项目首年亩均税收就达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500个。

浦口区申通南京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对比图。图源:市规划资源局提供浦口区申通南京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对比图。图源:市规划资源局提供

除产业用地,南京试点还将结合现有的“三大工程”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和城市更新等,探索全域全要素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

城市更新让浦口火车站再续芳华。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董家训 摄城市更新让浦口火车站再续芳华。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董家训 摄

土地资源稀缺,严守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就需要对建设用地精打细算、节约集约使用。去年底,我市发布《关于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的实施意见》,提出节地提效的路径,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同时通过加快补充耕地项目建设,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大力推进耕地补充恢复。

浦口区桥林街道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通讯员 高金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浦口区桥林街道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通讯员 高金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耕保处了解到,在2023年核实处置了永久基本农田内8.32万亩“非耕地”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完成了承诺整改的3.4万亩耕地的出土长苗。据变更调查最新数据,2023年全年新增耕地6.8万亩,新增占比位列全省第一。这在今年全国“大占补”改革背景下,为南京城乡建设发展提供了土地指标保障,实现了耕地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双向奔赴。

未来,南京将会有更多闲置空间告别“躺平”,低效用地“腾笼换鸟”,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更多“黄金效益”,为城乡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带来活力。

责任编辑: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