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淳探索农业碳汇开发交易新机制

2024-06-26 07:35:41|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 中共南京市委改革办 高淳区委改革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淳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0年起在全省率先启动GEP核算先行试点,形成了一套核算指标、一项核算标准等“五个一”体系。在此基础上,高淳区持续聚焦加快实现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8日完成了全国生物质炭有机水稻产生碳汇的“第一拍”,标号为江苏省“0000001”的碳票签出,被上市公司红宝丽集团以75元/吨、总计9800.25元的价格竞拍购入,开辟了一条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这是高淳区近年来持续深化改革试点、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工作的又一成功案例。

探索签发全省首张农业碳票,种田人成为“卖碳人”

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我国每年稻田甲烷排放量约500万—800万吨。2022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将稻田甲烷减排行动置于十大行动之首。当年7月,高淳区在和睦涧村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500亩有机水稻田启动固碳减排项目,以生态方式种植“零碳水稻”,并签发了全省首张农业碳票。

碳票价值计量科学有据。农业碳票是以凭证形式,通过第三方机构监测评估,对权属清晰的农作物出具报告,用来统计一定范围内农业碳汇量的证明。高淳区在全省率先出台《高淳区碳普惠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并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合作,通过构建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计量模型等关键技术体系,编制完成《生物质炭土壤应用减排增汇项目方法学》,进行土壤数据管理采集实验。通过周密测算,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500亩水稻共核算减排温室气体130.67吨。项目减排量在国环认证中心核算和专家评审后,经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备案认证,由高淳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发全省首张农业碳票。

碳汇交易双方互利共赢。此次碳票交易对卖出方而言,固碳减排项目通过技术革新,不仅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平均减少51%,产生的碳汇带来近万元“卖空气”收益;而且病虫害发生率平均下降15%,土壤养分水分保持能力提升,水稻亩产增产10%,2023年合作社销售额增长100万元,每位社员增收1700多元。对购买方而言,碳票上核定的碳减排量可用于省市区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碳减排市场交易,也可用于自愿碳抵消、自愿碳注销或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成为企业主动履行ESG(环境、社会、治理)责任需求、获取碳减排量新的渠道,平衡生产经营和碳排放之间的矛盾,是推动高淳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全国首拍探索意义深远。农业碳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高淳区探索农业碳汇这类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对接市场交易,有助于探索总结形成农业碳汇技术标准体系、计量监测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引导培育区域农业碳汇交易市场,并为农业碳汇未来纳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积累经验。今年5月,高淳又开出全国首单植被综合碳汇价值保险保单,保单覆盖漆桥街道辖区内的所有耕地、林木等,当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导致农业实际碳汇量低于目标值时,街道可按照碳汇量每吨35元的协议价申请赔付,赔款将用于植被碳汇资源的救助和生态修复,拓宽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途径。

破解推广难题,将农业碳汇交易从“盆景”变为“风景”

这次高淳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有偿竞价,是高淳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在农业碳汇交易上的一次大胆创新,是“双碳”在农业领域落地的重要探索,对全市全省未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农业碳汇交易实现要强化典型引领。农业碳汇交易是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实践,要将碳票等农业碳汇商业模式推广到全区乃至全市全省,离不开像和睦涧村这样有绿色有机特色产业的典型地区示范引领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和睦涧村推动农业碳汇交易有较好的基础,一方面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从2009年开始种植有机水稻,并连续14年通过有机认证,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另一方面2022年全省首个有机水稻固碳减排项目在和睦涧村启动,全程得到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指导支持,编制形成一套科学的固碳减排计量方法学,成为农业碳汇全省首单成功交易的典型。

农业碳汇开发要注重统筹成本收益。由于低碳农业发展难度大、投入多、见效慢等,碳汇开发成本居高;全国各地碳汇交易的价格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时间段成交价波动性很大,影响了碳汇的交易。和睦涧村有机水稻碳票交易是全国生物质炭有机水稻产生碳汇的首次交易,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有试错和反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前后成本花费较高,但是算上500亩有机大米市场价格和碳票交易收益,总收益是大于投入成本的。因此在农业碳汇开发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统筹好交易成本,引入碳票制度降低开发成本以及时间成本,运用保险等金融手段规避交易价格波动的风险,帮助农民和经营主体锁定收益、分散风险。

农业碳汇推广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由于农业碳汇属于新兴事物,相关理论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直白易懂的群众语言,缺少像和睦涧村这样的现实案例,社会普遍对农业碳汇的宣传力度不足、公众认识和参与不够,制约了农业碳汇开发和利用。因此,高淳区利用此次全省首笔农业碳汇交易活动契机,全力加大社会面宣传力度,活动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关注和肯定,相关做法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日报、中国环境报等10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许多碳汇的概念、功能、意义等得到一定普及,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对碳汇的认识和重视,更好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固碳减排模式,布好“农碳交易+乡村振兴”新棋局

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地区,高淳区将以此次农业碳汇交易为起点,深化探索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固碳减排模式,不断丰富碳汇应用场景,下大力气推广“农碳交易+乡村振兴”经验。

争取设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以入选省级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积极搭建GEP核算平台,参照国家级试点江西抚州“两山”平台经验,依托国资平台,整合相关部门资源,设立高淳区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进行生态资源收储、开发、交易,形成生态资源资产清单、项目清单、优质清单。强化市区两级部门协同,积极争取在高淳区设立市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积极推动争取南京都市圈成员的生态产品交易纳入高淳区平台,探索林权、水权等交易试点,纵深推动GEP核算改革工作开展。

深化探索碳汇交易制度体系。借鉴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等经验,设立高淳区农业碳汇交易中心,整合进市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开设碳汇交易模块,提供农业碳汇的开发服务、登记结算、大宗撮合等功能,探索建立农业碳汇技术标准体系、计量监测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农业减排固碳政策扶持体系,争取上级部门以高淳区退圩还湖工程核算出的GEP增量作为洪水调蓄生态产品,探索实现跨地区横向生态补偿交易全国第一单,建立体现农业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拓展碳汇交易市场化路径。积极对接南京环科所、南京农业大学等专业机构和院校,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在推广碳票及农产品碳标签的基础上总结碳汇开发经验,减少开发程序、降低开发成本,推进东坝街道生物质肥料生产项目,尽快促成第二单农业碳汇项目开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补贴减免等政策,放大全国首单植被综合碳汇价值保险落地高淳的综合效应,加大农业碳汇宣传力度,鼓励更多运营主体加入农业碳汇交易市场。选树东部丘陵桠溪街道桥李村以及西部圩区地区乡村作为试点,探索碳汇权益、特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指标交易方式,协同推动建设桠溪国际慢城零碳示范区。

责任编辑:顾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