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许传升:消防工作重在切断成灾链条

2024-06-26 21:00:19|图文来源:南京日报微信

火灾事故猛于虎,消防安全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月25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邀请中国消防协会科普委委员、全国建筑防火高端智库专家许传升围绕“火灾防控的理念和重点”作辅导报告。许传升曾在一线消防队伍中服役27年,担任过多地消防支队支队长,长期从事消防科普工作,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报告中,许传升通过大量事故案例和翔实数据,围绕消防工作的理念、目标、重点任务、热点问题等作了全面细致讲解,对我市提高消防工作水平和火灾应急能力提出意见建议,并指出了群众在火灾事故中避险自救的一些认识误区。

应急响应要掌握火灾特性,切断成灾链条

许传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分析了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或损失的一些共同特征:涉及居民、学生、病人、职工等群体;发生在人员密集场所或敏感时段;发生了爆炸或中毒;形成了快速火灾或全楼蔓延型火灾;现场人员应急行动严重错误;建筑体量大、可燃物多;灭火系统未起作用;防火分隔设施破坏等。

许传升指出,消防工作也要注重性价比和效率,正确的消防工作理念应该是,用火灾特性去研究分析消防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在成灾关键链条的切断方面。“举个通俗的例子,比如一个单位,可能无法做到永远不发生火灾,但要能做到火灾发生后及时发现扑灭,或者能保证人员及时撤离没有伤亡。失火成灾是有链条的,关键是把成灾的链条切断,就能有效避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损失。”

近日,高淳桠溪中心供销社联合街道一体化工作站和消防站围绕经营场所消防知识、灭火器使用方法、火场逃生等方面对职工开展集中培训和演练。近日,高淳桠溪中心供销社联合街道一体化工作站和消防站围绕经营场所消防知识、灭火器使用方法、火场逃生等方面对职工开展集中培训和演练。

许传升说,在火灾应急响应过程中,方法有很多,比如灭火、控火、控烟、排烟,报警、疏散、转移、救人、就地避险、供水、破拆、防毒、防爆、撤离,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必须把减少或杜绝伤亡放在第一位。特别重要的是因地因时制宜,比如要根据火灾的速度确定应急时间,根据现场人员的情况确定应急任务及先后顺序,重点抓前3—15分钟应急疏散(就地保护),注意分工和组织,注意多线程同步进行,不要只盯着火。

火灾治理要突出重点领域,降低成灾风险

许传升进一步指出了火灾治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明火作业、电气等火源管理差,单位和个人火灾应急能力提升慢,在成灾关键链条的切断方面投入不够,火灾风险降低措施的研究欠缺等。

他特别强调,电动自行车电池失火、既有建筑违规违法改造利用、自建房违规违法经营、封闭窗户阳台、堵塞消防车通道、多种场所合用等,是当前亟待关注和解决的消防安全隐患,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降低其成灾风险。

许传升提出,消防工作要抓好两个重点:火源和危险可燃物的分析管控、单位和个人火灾应急能力的提升。具体工作包括:突出关键重点抓好单位消防措施落地;重视消防人才培养,全员消防培训;建立完善消防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城市消防规划和基础消防设施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消防队伍建设,培育消防产业,推进市场化;在降低火灾风险的前提下支持既有建筑的改造和使用等,这些都应该作为常规安全生产要求长抓不懈、落地落实。

近日,南京消防在南湖消防救援站针对“油锅着火到底应该怎么灭”进行实验测评,最终得出结论:油锅起火多种方法均可灭,但千万不能用水,特别是近些年被热捧的水基水雾型灭火器,油和水不相容,使用这类灭火器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油火。近日,南京消防在南湖消防救援站针对“油锅着火到底应该怎么灭”进行实验测评,最终得出结论:油锅起火多种方法均可灭,但千万不能用水,特别是近些年被热捧的水基水雾型灭火器,油和水不相容,使用这类灭火器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油火。

发生火灾后,到底要不要跑、怎么跑? 

“很多时候火灾发生后,逃生者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结果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措施,导致悲剧的发生。”许传升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消防科普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6月12日,红山街道在兴贤佳园修贤苑市民广场举办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进社区广场咨询活动。活动现场,玄武消防救援大队队员们进行了电动自行车失火扑救现场演练,并向群众展示讲解了各类灭火器材的使用要领。6月12日,红山街道在兴贤佳园修贤苑市民广场举办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进社区广场咨询活动。活动现场,玄武消防救援大队队员们进行了电动自行车失火扑救现场演练,并向群众展示讲解了各类灭火器材的使用要领。

许传升说,许多人认为,遇到火灾后必须马上逃离,尽可能远离起火点,这其实不一定是正确的。

在建筑火灾中,80%以上的伤亡是烟气导致的。如果起火点在家中,我们要紧闭着火房门,避免着火范围扩散,并紧急撤离。但如果起火点位于楼道内,或者楼道内已经充满烟气,这时我们马上逃离,很有可能会在楼梯间倒下,多起居民建筑火灾事故中,大多数伤亡就发生在楼梯内。

因此,如果楼道内着火,可以选择紧闭房门,并清理房门附近可燃物品,随后躲藏在靠窗房间,尽量保持通风报警等待救援。现在大多数建筑结构较为稳定,很多门窗都有防烟阻燃作用,能够为逃生赢得足够的时间。

发生火灾时,第一位的是避免伤亡而不是远离着火点。跑还是不跑,一定要根据情况,“最重要的是不要暴露在火焰特别是烟气中。”许传升表示。

此外,许传升认为,从普通群众的角度来说,家庭火灾报警器意义重大。在常见的家庭环境中,易燃物品较多,着火后两至三分钟可能就会丧失灭火或逃生时机,火灾报警器能够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另外,家用灭火器、应急照明手电筒、防烟面罩等设备都应在家中常备。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邹伟 王灿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段仁虎 戚珂嘉 通讯员 高晓平 于可

责任编辑:杨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