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田畴沃野践初心

2024-06-27 07:20:33|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艾津农服研究院院长金振鹏及团队累计助农节本增收超亿元

田畴沃野践初心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夏思宇

编者按 奋进新征程,党员做先锋。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治理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我市广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争作为。“七一”建党节即将来临,本报今起推出“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栏目,集中展现我市广大党员在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的精神风貌和担当作为,敬请关注。

昨天上午8时30分,六合三友湖畔的艾津稻园里,千亩良田绿如染,白鹭振翅舞翩跹,如诗如画。

顾不得欣赏诗意田园画卷,金振鹏快步走在田埂上,仔细查看禾苗叶色。发现一片发黄的禾苗后,他赶紧停下脚步,弯下腰,伸手拔起一株,看看根扎得深不深、苗长得壮不壮。“这块田前几天被水淹过,缓苗晚,施返青肥时要多用一些尿素。”金振鹏一边查田,一边向同事袁飞说道。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药学硕士专业的金振鹏是一名“85后”新农人,也是一位拥有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他,2016年怀揣着“让农民种出安全、好吃的大米”初心使命,毅然回到农村,和团队伙伴们一起从事水稻种植、开展统防统治,现任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

“现在的无人机能‘背’着60公斤的肥料升空,我们刚来时用小型无人机施肥打药,在不少农户看来还是稀罕事。”指着一台正在稻园里进行施肥作业的无人机,金振鹏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金振鹏深知不少传统种植技术、模式亟待转变。他以稻纵卷叶螟防治为例,最佳防治适期为1龄幼虫,而一些农户在看到白叶后才开始打药,这时稻纵卷叶螟已经长到3—4龄,难以根除,“农户们看我们还带着‘学生气’,一开始并不接受这个观点。”

利用设计农业理念和理性农业思想,金振鹏采用“标准先行”工业化思维,牵头整合欧洲食品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和绿色标准,建立安全控制指标497项、口感品质指标14项、膳食营养检测10项等共计521项的艾津企业内控标准体系,以严格的安全和品质指标,推动稻米全产业链数据化、标准化、模式化,让优质大米种植与生产质量更稳定可控。

有标可依后,金振鹏和伙伴们一起头顶烈日耕作、种植、田管,每天早出晚归,付出的汗水比周边农户还多。他们种出的大米不但品质好,而且卖得俏,近40元/公斤的价格依然不愁销路,这让农户们服了气,纷纷前往“取经”。

种植大户葛海云是一位种田“老把式”,在六合区横梁街道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开展稻麦轮作。“以前治虫打药都是跟着人家后面有样学样,有了金振鹏制定的标准规程后,我现在也知道发现螟蛾的第七天就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黄金期,病虫害防治更有效,农药使用量也明显减少。”他告诉记者,上个月底,由于天气炎热,自己培育的秧苗被灼伤,眼瞅着无苗下田,一通电话,金振鹏及时赶到现场“把脉”,并开出喷洒调节剂、施用氨基酸肥料的“药方”,替他解了燃眉之急。

连日来,金振鹏忙着筹备将于8月份在艾津稻园举行的一场观摩会,招募70—80位种植大户,现场推广水稻绿色防控和稻麦杂草防控技术。“去年,像这样的观摩培训活动,我们办了十多场,近千人次受益。”他介绍,通过研发和推广稻米种植减肥减药综合技术,自己和伙伴们最高一年服务稻麦面积达20万亩,在为农户解决种植期间病虫害问题的同时,还推广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农机具、管理方法等,帮助他们提升管理水平,服务田块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20%、35%,累计为农户节本增收超亿元。

近年来,金振鹏获得“六合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南京市中青年优秀人才”“江苏省首届‘苏米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被评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中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身为一名党员,我希望通过自身持续学习、深入研究创新和应用推广,把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力量。”金振鹏说。

作者:孙敬清 夏思宇 责任编辑:顾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