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苏南京:生态养麻鸭 致富顶呱呱

2024-07-26 07:34:53|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小鸭稻田除草捉虫,既省农药化肥除草剂,又增加村民收入

生态养麻鸭 致富顶呱呱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通讯员 张晨光 王秋思

7月23日上午10时,暑气蒸腾,栖霞区龙潭街道南中村的水稻田却传来阵阵笑声。村民朱法祥满怀期待地打开鸭棚围栏,将一群刚满月的麻鸭赶入水汪汪的稻田。看着小麻鸭在秧苗间畅快地“游泳”,朱法祥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份即将到来的丰收喜悦。

“这麻鸭好,肉质鲜嫩,去年卖得可快了!”朱法祥一边说着话,一边弯腰赶小麻鸭下田。在他脚下,毛茸茸的鸭子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有的还时不时扑闪着翅膀,但又胆小地连连后退。“这鸭子没下过水,所以害怕;真下去了,它又不想上来了。”说话间,等不及的朱法祥徒手拎着两只小麻鸭的翅膀,直接将它们“送”进水稻田。本来悬在空中吓得直缩脖子的小麻鸭,屁股刚入水便学会了“游泳”,时而还将头伸进水里浅啄一口,再仰起脸舒服地甩头,十分惬意。

麻鸭下水后“自学成才”,开始啄虫吃草。确定小麻鸭们都下田后,朱法祥又开始清理起了鸭棚。“7月5日凌晨,我们把1000余只刚出生的小麻鸭投放到了鸭棚,先圈养了近20天,等到如今水稻进入分蘖期了,才让它们下水。”朱法祥解释说,其实小鸭在出壳后几天就能下水,但那会儿稻苗没长到时候,在平衡了麻鸭的成长期和稻秧的生长期后,他才摸索到了最佳时间点。

用河里的水冲洗完鸭棚后,朱法祥站在鸭棚门口,眼睛盯着水稻田里的麻鸭。朱法祥告诉记者,麻鸭之所以只吃稻田里的草和虫子,是因为水稻秧苗的表面长满了细细的绒毛,鸭子吃起来口感比较差,甚至可能呛到嗓子;而杂草的表面则是光滑的。

麻鸭们欢快地穿梭在秧苗间,帮助水稻田除草、捉虫,省去了农民喷洒农药、化肥和除草剂,也有效保护了土壤环境。“等到70天后,我就差不多能把它们收上来卖掉了!”朱法祥说。“200亩地投放了1000余只麻鸭,我养的一只麻鸭,能卖50元左右,一亩地的鸭子就能卖250元;同时还省下了各种肥料钱,一亩地的水稻差不多能赚1200元,这样亩均收入就能达到1450元,如果没有稻鸭混养的话,我一亩地才挣900元……”算起账的朱法祥笑眯了眼。

“好了,回家!田里有它们守护就行了。”说罢,朱发祥拉起水稻田的围栏,收拾好行头又擦了一把汗,骑上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往家的方向驶去。而此刻的稻田里,小麻鸭们成群结队,一边“游泳”、一边“巡逻”,成了特殊的“守田人”。

作者:朱旖旎 责任编辑:杨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