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天上无人机在“看” 地上后台AI在“算”

2024-08-13 07:35:2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天上无人机在“看” 地上后台AI在“算”

我市首推“低空+保险+农业”应用新场景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见习记者 曹馨月

“起飞!”8月6日,在高淳区东坝青枫村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空地上,一架搭载多光谱相机、红外相机等设备的无人机缓缓起飞,对周边数千亩农田开始巡检。这是南京“低空+保险+农业”应用场景的首次飞行,也标志着今后高标准农田安全生产有了“低空经济”的护航。

机巡替代人巡,提高农田巡查作业效率

农业生产事关粮食安全,也最易受到恶劣天气、病虫害等灾害的影响。“2022年,南京持续干旱,很多水库都见了底了,当时是非常着急的。”高淳区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福明向记者介绍,正是因为有了保险,自己才能有效应对农业生产风险。

据了解,目前陈福明在高淳、溧水一共承包农田1.3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和油菜。除了政策性种植险,针对其优质稻米还增加了种植收入险。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的化零为整,实现了农田高标准化,陈福明又引入了“良田保”险种。

“农田基础设施建成后如果出现损坏,靠农户维修是不现实的。”太平洋保险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苗成忠对记者说,“设施的损毁,不仅威胁农田,也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推广。”

为了改变“重建轻管”的情况,该公司推出“良田保”后,雇佣人员对陈福明入保的8000亩农田进行人工巡检,但仍存在人工成本高、巡查频次有限、巡视空间受限、数据存储分析不及时等弊端。于是,公司对接南京市交通集团,依托其研发的无人机巡检技术与平台,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引入到了农田保障中。

记者看到,无人机升空后,可在广阔的农田间无障碍飞行巡检。“扣除起飞和返航时间,无人机一次可不间断工作35分钟,覆盖约3000亩高标准农田。”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无人机全自动按预设航线进行巡检作业,也可悬停、指点飞行,满足全天候、多类型场景需求。在一旁的电脑上,通过屏幕上实时直播的无人机巡检画面,陈福明频频点头,“这可比人工巡检快多了!”

智能算法分析,当好农田综合服务管家

记者了解到,陈福明在喷洒农药环节中,已实现无人机替代人工喷洒作业。而此次“良田保”中的无人机巡检,又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南京市交通集团所属公路发展集团数创中心副主任陈庆向记者展示了企业研发的巡检作业平台。在平台上,不仅实时展示飞机位置、飞手信息、飞行高度、速度、轨迹、电量等飞行参数,还采集并展示了现场温度、风速风向、天气等环境信息。

“我们把现场影像拍下来,实时传回后台,通过内嵌AI算法,就能分析出农田作物的健康状况,为高标准农田智慧把脉。”陈庆表示,目前平台初步具备农业灾害评估、病虫害排查、作物长势监控、农田面积测绘、重点设施巡查等多项能力,并将信息快速反馈给保险公司和种植大户,及时“对症下药”。

此次首飞是由飞手操作完成,后面通过选址,现场将建设一处迷你起飞巢。据介绍,起飞巢外观是一个方盒子,需要巡检时,盒盖通过后台操作自动打开,无人机飞出巡检;作业结束飞回起飞巢,盒盖自动闭合,并对无人机进行充电。“这一切都不需要人去操作,由平台发送指令,自动起飞和返航。”陈庆表示,利用红外和多光谱等技术,可不分白天黑夜,当好农田24小时飞行管家。

通过巡检,现场发现了一些农田隐患,太平洋保险也将于近期落实理赔。“问题早发现,损失才能降到最低,为农田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苗成忠说道。

多种场景创新,铺就低空经济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专门提到“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首飞成功,是‘低空+农业+保险’的一次创新应用,也是对全会精神的落实。”陈庆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保险企业合作,为“良田保”项目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管护服务,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和应用,赋能乡村振兴。

由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市交通集团作为全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及运营单位,正在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除了农业巡检,企业还部署了部分无人机机巢,定期对高速公路桥梁、路面进行巡检,未来还将衍生出更多低空经济场景。

作者:何钢 曹馨月 责任编辑: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