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苏南京:提升“群体智慧”,让无人机更“聪明”

2024-08-22 07:43:27|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发力低空经济 玄武助企“高飞”

提升“群体智慧”,让无人机更“聪明”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邓露洁

面对一架或者数架无人机发出指令,无人机起飞执行同一项任务,这一应用在生活、工作中并不少见。而在更为极端、复杂的特定场景中,需要数架异构无人机密切配合,使用不同功能,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这意味着无人机需要有更高的“群体智慧”。

如何让无人机变得更“聪明”?这一应用场景背后的技术核心——无人集群智能技术,正是位于玄武区的第六十研究所近年来主攻的赛道之一。日前,南京市新增18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第六十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江苏省智能无人集群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折射出区域优质营商环境助推新质生产力向“高”攀升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第六十研究所探访。作为集论证、研发、生产、保障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经过40余年的发展,研究所已形成无人机、模拟仿真、靶标靶场和航空发动机等为特色的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军民领域,在细分领域的技术深度、产品门类、市场占比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头部地位。

依托无人机产业领域优势,研究所聚焦智能无人集群赛道深化研究。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智能无人集群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建介绍,相对传统无人系统,智能无人集群具有恶劣环境适应性强、协同作战/作业能力强、智能程度高等优势,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协同指挥控制,完成传统无人系统无法胜任的诸多任务,在工程施工、快递物流、应急救援、海洋调测等应用场景,有着越来越大的行业需求。

2013年起,研究所率先布局,重点攻坚高速异构无人机协同飞行技术,首次实现了36架不同型号高速固定翼无人机的同空组网编队飞行,在集群构型、数量、速度等关键指标方面均走在了国内同行业的前列。为充分验证这一系统的可靠性,研发团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到零下近30摄氏度的雪山,再到地表温度超50摄氏度的戈壁滩,在一次次极端环境中挑战“不可能”。这一智能无人集群规模还在持续提升,下阶段将实现96架不同构型高速固定翼无人机的同空编队组网飞行。

而在市场应用领域,目前,研究所联合同在玄武区的中国电信江苏省分公司,承担了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的“江苏省航空应急能力提升项目”。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自研的Z—5B/G无人直升机,在搭载特定电子吊舱后,可实现远距离灾害态势感知、人员目标搜救、地形地貌测绘等功能。而在搭载PDT集群基站后,则可承担通信中继功能。

“就像是一个飞在空中的‘热点’。”该负责人介绍,既能实现无人机与地面指控中心、其他应急设备的组网与指控,也可以实现同构与异构无人机之间的组网与协同作业,以应对更大范围、更加复杂的航空应急应用场景。目前,基于智能无人集群相关产品及配套服务,研究所已实现超亿元营收。

竞逐低空经济赛道,属地政府的支持也成为研究所“起飞”的助力。在玄武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靠前服务下,研究所在科研资金申报、人才引进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在玄武区推荐下,研究所还带着“王牌”产品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亮相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为抓手,研究所也将充分发挥省级平台优势,实现更大范围、更广区域内创新资源集聚。

抢抓“风口”,竞速“低空之城”。作为较早布局低空经济的城市,今年,南京将低空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陆续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举措。

在玄武区,现已集聚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中国铁塔南京科技创新中心、速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围绕低空经济在无人机硬件研发、软件算法、移动通信等领域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去年累计营收近18亿元。

记者获悉,第六十研究所还将与玄武区合作,打造以低空经济相关业态为主的产业园区,进一步带动上下游资源集聚、产业生态营造,持续将中心打造成国内智能无人集群领域内的前沿技术创新高地、产业融合发展中心、高端人才培育基地,助力全市低空经济集聚成势。

作者:邓露洁 责任编辑: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