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南京栖霞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里“长”出生产线

2024-09-09 07:55:4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栖霞区深化“三区”融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里“长”出生产线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通讯员 李慧珍 阮征 钱思羽

“在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我们正计划扩大产业规模,将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片区建设一座现代化生产工厂。”这段时间,南京乐透思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阳光在仙林大学城南大科学园、栖霞高新区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及南京经开区之间频繁往返,面对企业即将开启的新合作项目,他既兴奋又期待。

作为专注于先进生物材料与先进无机材料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乐透思成立于2015年,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南京大学。2022年,依靠其研发的“基于先进生物无机材料的污水生化处理微系统”,乐透思在科技部举办的全国首届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获得最高奖。这项源于南京大学的发明,也在南大科学园实现“从0到1”,向着产业化迈进。

回顾企业的发展之路,朱阳光深感栖霞“三区”融合的重要性。“在创业初期,企业往往面临产品市场适配度、项目推进效率、规划预留土地空间等不同挑战,需要政府给予不同层面的支持。如果协同性不够,就会束缚企业发展。”朱阳光说,“正是栖霞‘三区’融合的模式,让我们在屡屡碰壁时穿上了‘救生衣’。”

在乐透思发展过程中,“三区”从不同层面给予了支持。目前,企业总部设在位于仙林大学城南大科学园内,研发及产品测试实验室则位于行政区的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还将在南京经开区的龙潭片区打造一处生产基地。如今,乐透思已发展成为年产值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0亿元。

作为南京的“东大门”,栖霞板块兼有行政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独特的资源禀赋塑造了当地的发展优势,全区工业产值占全市总量23%。而“三区”融合下,如何打破壁垒、加快区域资源协调,充分释放大学城创新圈、行政区孵化圈、经开区产业圈“三圈叠加”的优势,成为该板块近年来的重点研究课题。

2023年,市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 促进栖霞区域协同发展的意见》,栖霞区域协同发展事项入选全市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今年3月以来,栖霞又连发7个方面实施细则,推动行政区和经开区、大学城两个功能区体制机制融合。7月,当地又印发《栖霞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深化校地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

正是“三区”融合,让栖霞发挥出了“1+2>3”的显著效果。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汪垚介绍,聚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创新产业链,栖霞区与南京大学已共建11家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累计孵化引进101家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超亿元。

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副主任熊俊介绍,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仙林大学城“服务属地高校,发展研创型经济”的新定位,今年以来,大学城牵头制定出台了栖霞“三区”深化校地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打造科教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共同体、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主阵地3个定位,提出了六大项22条重点任务,并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们与驻区高校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地区产业创新。如与南师大共建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创新谷,与南大和南邮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与南大和南工职大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与其他高校的一些共建项目也在加紧推进。此外,我们还正在推进高校优质科技成果‘摸底建库’工作。”熊俊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下一步,仙林大学城将持续把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优势,加快建设仙林大学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高校院所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服务能力突出的技术转移中心,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责任编辑: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