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事关“三农”,南京这样“改”

2024-09-11 09:49:26|图文来源:紫金山观察

农业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总产值近400亿元,较2020年增长62%;

推广“四新”成果115项,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

累计培育年销售额超50万元的家庭农场2065家,超千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75家……

昨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南京市农村改革相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昨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南京市农村改革相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上下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坚决扛起“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省会担当,坚持以深化改革赋能“三农”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育强农业新质生产力,乡村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加快融合,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迈开新步伐。

01

以链式思维驱动产业发展

钓龙虾、包饺子、摘野菜、干农活……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浦口区永宁街道简诺田园的研学活动便如期举行,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家长和小朋友。 

南京简诺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养殖小龙虾闯出了大市场,但是仅仅依靠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发展上限不高,合作社理事长张思洋便开始在产业链上“动脑筋”:引进全自动深加工流水线,提高商品附加值;建设蔬菜基地,打造简诺田园,吸引孩子来乡间研学;养殖鲈鱼、做鲈鱼预制菜……张思洋从地里水里延伸出二产、三产,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去年合作社年产值超3000万元。

“我们想为市民呈现一个可看、可玩、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态人文空间,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增添都市现代农业新活力。”张思洋表示。

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突破传统农业收益“天花板”,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难题。南京有着“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形地貌,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不足;同时,我市农业背靠主城大市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优良的生态条件。这意味着,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要树立“大农业”思维,以新求变、以小“搏”大,大力培养“链主”、龙头企业,完善加工流通全产业链条,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合作社供图合作社供图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产业链打造、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优质稻米、多功能油菜、绿色蔬菜、现代茶、都市花卉、精品蟹虾、特色鱼、南京鸭等八条特色产业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农业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总产值近400亿元,较2020年增长62%,年均增速达17%,初步实现了增产量向增质效转变、重一产向重三产融合转变、“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地处石臼湖畔的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向阳村。通讯员 朱红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地处石臼湖畔的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向阳村。通讯员 朱红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

以链式思维驱动都市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产业质量、产出效益迅速攀升。统计显示,

目前我市累计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589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3.5%,优良食味稻米占比达65%

精深加工、冷链鲜食、休闲农旅等融合业态加快发展,前8个月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29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破百亿元

此外,全市还构建了以“食礼秦淮”“金陵味稻”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食礼秦淮”授权主体达240家,年带动销售超3亿元

“金陵味稻”发展生产基地20万亩,大米年销售产值达6.5亿元

02

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生产

眼下我市水稻刚进入抽穗扬花期,而六合区竹镇镇乌石村的种粮大户龚胜行却已收获了一茬水稻,这是咋回事?“我种的是再生稻,收了第一茬,两个月后还能再收一茬哩。”老龚自豪地揭开了谜底。

六合区竹镇镇龚胜行家庭农场农户正在收割头茬再生稻。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六合区竹镇镇龚胜行家庭农场农户正在收割头茬再生稻。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收割后的稻桩继续发苗长穗的水稻种植模式,即第一茬收割后,通过施肥让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重新长穗,成熟后进行第二茬收割,从而实现“一季水稻、两次收获”。由于第二茬对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再生稻在南京并不常见。

记者获悉,刚开始,龚胜行的再生稻种植并不成功,当年第二茬亩产不足100公斤。后来,在省市农业专家的帮助下,老龚把育秧和插秧时间往前移,同时采用钵苗稀播等技术,今年再生稻长势良好,迎来丰收,第一茬亩产接近600公斤。“第一茬收得早,给水稻再次生长留足了温度、光照等,第二茬亩均产量有望突破200公斤。”龚胜行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我市低山丘陵岗地面积占比60.8%,人均耕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何充分挖掘释放耕地潜能、提升“亩均产出效益”成为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其中,突出科技赋能,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效率成为有效手段。而龚胜行种植再生稻正是我市探索“四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成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南京注重“四新”集成示范,以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引领,推广“四新”成果115项 ,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以芦蒿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全机械化种植和全周年生产。

此外,我市注重“四良”整合推广,以全市82个稻麦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建设为重点,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整合提效,今年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小麦实收测产最高638公斤/亩、油菜实收测产最高311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

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的江苏现代农机科技示范园。溧水区委宣传部供图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的江苏现代农机科技示范园。溧水区委宣传部供图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南京充分发挥全市34家涉农高校院所和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载体集聚优势,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在南京首试首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4%。同时,创设“科金兴农服务日”平台,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科技创新成果高效链接,先后举办40余场专题活动,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超500个

03

以机制保障推动乡村振兴

“多亏这700万元的贴息贷款,今年蓝莓销售旺季,给我们省下了近200万元的设备和厂房租金。 ”南京市苏辉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辉近日告诉记者。

溧水蓝莓。溧水蓝莓。

溧水区白马镇是全国最早种植蓝莓的地区之一。早在2009年,周辉就同其他几个种植大户合作成立南京市苏辉果蔬专业合作社,进行蓝莓种植。后来,他又成立了南京双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蓝莓、杨梅等鲜果的深加工,形成莓果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产业。

“购置冷藏保鲜、深加工设备,都需要资金。前期我们因为缺少资金,只能找别的企业代加工,一年增加开销近200万元。”周辉介绍,幸运的是,今年银行批下700万元贷款,还能享受政府的贴息政策,我们用这笔贷款购买了深加工新装备,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了。

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业经营主体在集中生产周期经常面临资金压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南京积极优化农业发展支持机制,依托“金陵”系列惠农金融产品,集成运用贷款贴息、保费补助等政策,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目前已累计授信超69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240亿元,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融资成本保持在2%以下、全省最低

溧水幸庄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内在直播带货农产品。园区供图溧水幸庄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内在直播带货农产品。园区供图

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扶持,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量质齐升。我市大力实施《南京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振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万家规范,千家示范,百家标杆”工程,积极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引导头部型、领军型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拓展经营模式、促进产能升级并强化联农带农服务,目前累计培育年销售额超50万元的家庭农场2065家,超千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75家,超百亿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屹表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市委有关部署要求,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加快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高水平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努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京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刘全民(通讯员 周一波 黄明卫 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