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福有 李冬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创新氛围、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进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步前进提供重要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必须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
在育人方式上,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在办学模式上,要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坚持强教必先强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顽瘴痼疾,建立以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科学教育评价机制。
在保障机制方面,要加强基础科学、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经费支持,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拔尖创新人才。与此同时,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
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创新氛围
科技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科技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因此,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把完善党中央领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统筹各类科研平台建设。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和卡点,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多元科技投入,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内与国际相协同、相畅通、相嵌入的科研环境建设,构建科技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体系,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广大人才创新活力。
健全人才自主培养机制,走好自主培养之路,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建立市场导向、服务全局、协同培养、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格局,持续优化培育创新人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切实提升对人才的培养力度。
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打通人才流动渠道,为人才松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完善海外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切实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激发广大人才的创新活力。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