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苏南京:建桥通隧,长江两岸“同框”渐“同行”

2024-09-26 07:35:20|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至2035年,南京规划建设25处过江通道,平均4公里一座

建桥通隧,长江两岸“同框”渐“同行”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兴 吴春霞  通讯员 宁交宣

长江曾被视为“难以逾越的天堑”。由于过江不易,长期以来,住在浦口、六合的百姓都把过江去鼓楼、玄武等城区称为“去南京”。75载光阴,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争气桥,再到如今“条条桥隧通南北,长江天堑多通途”。南京的过江通道已从1座增加至11处13条。

一条条飞跨或下穿长江南北两岸的“巨龙”,在见证城市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南京城市格局乃至南京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今的长江两岸,正在“同框”渐“同行”。

万里长江第一座,开启大桥建设新时代

75年前,想要建设一座跨江大桥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甚至有外国桥梁专家曾断言,“在南京造桥,不可能。”新中国成立后,雄心壮志的中国共产党人许下宏愿,要在天堑上架飞虹,让南北变通途。

当一个又一个难关被攻克,1968年,中国第一座完全依靠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建成,这座“争气桥”不仅成为新中国崛起的精神象征,更开启了我国自主建设大型桥梁的新时代。

进入21世纪,南京过江通道建设加快,平均速度由原来30年建成一处,提速为平均5年建成一处。

2001年建成八卦洲长江大桥,被交通部评价为“工程质量和建设管理代表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水平”;2005年建成大胜关长江大桥,该桥是国内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世界首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2010年5月“万里长江第一隧”建成应天大街长江隧道,该隧道是南京第一个盾构法过江隧道,获得全国首个过江隧道工程“鲁班奖”;2011年建成大胜关铁路桥,该桥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也是当时世界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2012年建成栖霞山长江大桥,该桥是国内首座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2016年,世界同类隧道中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地质最复杂的隧道定淮门长江隧道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已建成通车56年了。如今的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一个跨越天堑的中国符号和一部凝固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奋斗史。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呵护下,以更高的通行质量服务于南京江南、江北两个主城区,同时也默默见证着一座又一座过江通道的建成和南京发展格局的变迁。

一桥牵两岸,双主城“同框”渐“同行”

数据显示,2009年南京日均过江交通量14.5万辆,2019年则高达38.9万辆,10年增长近170%。

在快速增长的过江通行需求基础上,2020年12月,南京第七座公路过江通道——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五桥)正式通车。作为南京第7座公路过江通道,它建成通车后不仅极大缓解过江通行需求,而且双主城发展从“握手”变为“拥抱”。

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9月24日上午,记者驱车从河西经由江心洲大桥夹江隧道段,来到位于江心洲上的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这里有一群江心洲长江大桥建设者们。该中心的顶楼是眺望江心洲长江大桥的绝佳“打卡点”,记者曾多次在这里见证了大桥南塔封顶、桥面吊装、合龙等历史时刻。而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任南京长江第五大桥(江心洲长江大桥建设名)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沈斌再度接受记者采访时,思绪似乎也回到了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

江心洲长江大桥是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也成为后续国内桥梁建造的典范。先后获得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2022年度“杰出桥梁结构奖”、2022年全球最佳项目奖、全球道路成就奖设计类大奖、全国首届“桥梁工程创新奖”特等奖等一系列荣誉。

江心洲长江大桥采用国际首创的钢壳—混凝土索塔、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钢—混组合梁结构、波形钢腹板组合梁节段预制拼装3种新型钢混组合结构的建造方式。沈斌告诉记者,桥面使用的是新型材料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不仅优化了桥面板厚度,还降低了组合梁自重,“这样一来既能预防桥面板钢材料疲劳开裂的难题,又解决了沥青的材料缺陷,结构强度是传统材料的5倍,而成本则为传统材料的一半。”

如今,江心洲长江大桥日均通行量约为10万辆。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并成熟起来,担负起了过江交通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沈斌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江心洲长江大桥既承担快速环线功能,又方便过境车辆。”沈斌对记者说,相比其他过江通道,江心洲长江大桥的开通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市域交通格局看,江心洲长江大桥作为南京主城与江北新区之间重要交通纽带,缓解了应天大街隧道、定淮门隧道交通压力,还有效分流江宁地区、浦口老城、桥林片区及安徽方向的过江交通车流。

从城市外围来看,江心洲长江大桥在江北与宁合高速相连,在江南与宁马高速相连,是往安徽方向最近的一条免费通道,同时也让苏北苏南进一步拉近距离。江心洲长江大桥再往东可直达镇江、上海,加速南京都市圈城市群融合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事实上,除了在促进双主城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跨江大桥也让两岸的产业加速流动起来。江心洲长江大桥通车后将河西新城、江心洲科技生态岛、江北新区研创园串联在一起,极大地便利了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

一座桥,带动南京“拥江”再加速。在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把江北新主城放在与江南主城隔江相望的对等位置。尤其是江北新区成立以来,已涌入百万人口。而江心洲长江大桥通车后,南京又建成通车了燕子矶长江隧道,缓解了八卦洲跨江大桥通行压力的同时,也让长江两岸“同框”渐“同行”。

13桥隧通南北,数龙穿江聚两岸

截至目前,南京建成的过江通道共有13条,其中公路(道路)桥梁隧道8条,还有地铁3号线、10号线、S3号线等三条过江地铁线路以及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长江大桥铁路桥,共5条轨道交通过江通道,逐步实现了铁路、轨道、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多种方式的跨江联系,高效推动南京实现江南主城、江北新主城的拥江发展。

南京高快速路网为“两高两快”规划布局。其中,高速环线包括绕城高速环线和都市圈高速环线,快速环线包括井字内环、绕城公路环线。“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中心,大胜关长江大桥和栖霞山长江大桥构成绕城高速环线的组成部分,八卦洲长江大桥和江心洲长江大桥为绕城公路环线的组成部分。”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处长胡泊介绍,正在规划中的锦文路过江通道未来将和在建的龙潭长江大桥共同构成南京都市圈大外环。

放眼全省,南京段过江通道最为密集,在建项目距离建成通车日越来越近。

9月14日,距离南京长江大桥最近的过江隧道——建宁路长江隧道建设现场传来好消息,左线盾构隧道二次结构施工顺利完成。

9月24日,中铁十四局工人在建宁西路过江通道A1标项目进行盾构内部结构烟道板与管片间回填施工。目前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左线盾构隧道二次结构施工顺利完成,为后续机电、装饰、路面等工程施工推进提供有利条件。通讯员 杜永辉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9月24日,中铁十四局工人在建宁西路过江通道A1标项目进行盾构内部结构烟道板与管片间回填施工。目前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左线盾构隧道二次结构施工顺利完成,为后续机电、装饰、路面等工程施工推进提供有利条件。通讯员 杜永辉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主桥完成沥青摊铺、北接线主线桥现浇梁全部完成的新生圩长江大桥目前已进入施工冲刺阶段。

龙潭长江大桥是南京最东边的一条公路过江通道,全长不到5公里,连接起南京栖霞区与扬州仪征市。9月初,龙潭长江大桥主桥沥青摊铺全面展开,大桥建设进入向“终点线”冲刺阶段。

9月1日,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员在龙潭长江大桥主桥钢桥面进行沥青摊铺。该桥连接南京、扬州两市,是宁镇扬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设施。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9月1日,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员在龙潭长江大桥主桥钢桥面进行沥青摊铺。该桥连接南京、扬州两市,是宁镇扬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设施。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9月初,地铁4号线二期过江段盾构施工拉开序幕。跨越长江时,最深处覆土厚度55.35米,为长三角地区最深过江地铁线。

9月6日,在建邺区江心洲地下43米深处,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过江隧道工程开始盾构掘进。  通讯员 李梦梦 林凤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9月6日,在建邺区江心洲地下43米深处,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过江隧道工程开始盾构掘进。 通讯员 李梦梦 林凤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十四五”是南京跨江通道建设的加速期。记者了解到,按照省市有关“跨江发展”转变为“拥江发展”的战略部署,南京除积极推进在建5条过江通道的建设工作之外,还在开展锦文路过江通道、轨道S5线(宁仪城际)等过江通道的前期研究工作。

专家点评

既要衔接主城兼备新区,又能辐射内外

长江两岸,究竟需要建设多少过江通道,才能满足城市的过江需求?

“车流虽多,但不是无限增长的,也不是无序增长的。”华设设计集团总规划师邓润飞表示,在加大公共交通供给力度、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发展等方式之外,建设过江通道依旧是化解拥堵最有效且必要的方案。但是城市交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意识到,靠路网供给迎合小汽车增长并不是好办法。邓润飞说,除了“衔接”主城和兼备新区,跨江桥隧更强调“贯通”“穿越”作用,目的不是把交通量积压到主城来,而是空间疏散、辐射内外。南京作为特大城市,人口要向新区集聚,主城要做减法,疏解“非核心功能”,这个导向是坚定不移的。

未来,沿江的交通大动脉打通后,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也会更加强。“对于南京来说,过江通道的建设不仅仅是缓解过江难和过江拥堵问题,更是要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江北新区对于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推动江南江北双主城区域间双向产业转移,让双主城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实现差异化发展,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状态。”邓润飞说,江北新区还是要自成中心、自主配套、自我平衡,真正建成产城融合的“新主城”。

记者从南京交通部门了解到,到2025年,南京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达16处18条。预计至2035年,南京过江通道将达到25处,平均4公里不到就有一座过江通道。密集的过江通道将有力支撑南京地区放射状路网体系构建,进一步提升南京首位度、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增强省会城市的辐射能力。

责任编辑:尹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