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购物车里的商品没优惠了”“预售价更贵了”——
等优惠“等了个寂寞”,比价平台火了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
“双十一”大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从10月14日电商平台启动2024年“双十一”大促开始,转眼已过去半个多月,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与以往力拼“全网最低价”不同,今年“双十一”不再卷“绝对低价”了。消费者发现“放购物车里的商品没有降价优惠”“有些商品预售价甚至更贵了”,“价格疑惑”带动下,多家比价平台的流量迅速增加。
购物车商品没有优惠了?
很多消费者已习惯在“双十一”大促中购买更优惠的商品。近年来,各大平台也纷纷以“低价”“优惠价”“最低价”等方式获得流量吸引消费者。去年“双十一”,各大平台如淘宝、京东、抖音等竞相追逐“全网最低价”,以此作为亮点获客。
但今年似乎不同了。
南京市民郭诗兰今年8月份购买了600克罐装的葛根玉米羹,3罐价格当时是29.9元,10月初她打算再买几罐,特地提前放入在线购物车,静等“双十一”优惠。但10月26日她下单发现尽管可领优惠券,但最后实际支付价格依然是29.9元3罐,“等了这么长时间,等了个寂寞”。
有消费者遇到“双十一”价格甚至比平时贵的现象,消费者“甜姐”吐槽,她看中的一款沙发加在购物车的价格是5900元,等了几个月,现在“双十一”价格涨了1000元,“还有不久前加入购物车的鞋,大促前是300多元,大促后一看,价格变成600多元,优惠下来一算又是300多元”。她表示,搞活动突然提价再优惠,这样的套路“真的被气到了”。
还有消费者表示遭遇“预售价比实际销售价贵”的现象。据报道,消费者小琳发现,自己看中的一款外套,现货支付是402元,如果预售付定金+尾款,居然要423元。在社交平台能发现,有不少网友发帖曝光类似问题,尤其以购买美妆类产品更为突出。
不卷“最低价”的“双十一”在卷什么?
在众多消费者感慨部分商品并没有实际“优惠”的背后,包含了这样一个明显变化,不少电商平台正逐步从以往拼“最低价”中走出来,不再卷“绝对低价”。
天猫相关负责人表示:“真正的价格力是指在品类的每一个价格带都有竞争力,不是一味卷低价。”京东则表示,“双十一”不仅要让每一位用户都享受到“又便宜又好”的消费体验,也要让每一个品牌商家都能卖得火爆、有增长、挣到钱。
多家电商从之前追求低价竞争和行业内卷,逐步转向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提升服务,还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商家的减负措施,如减免服务费、松绑仅退款、快速回款等。
在此背景下,今年“双十一”玩法和以往也有不同,电商平台希望通过更多的创新、更好的服务、更优的消费体验等吸引消费者。今年大促比以往来得要早,淘宝天猫、京东等都比去年提前10天左右。此外,京东、抖音和快手三大平台在本次大促活动中取消预售环节,消费者可直接购买现货,获得更多便利体验。
叠加补贴也可以看出平台对吸引消费者的诚意。昨天,记者进入某电商平台家电频道,发现一款原价1099元的电视,不但可通过官方8.5折立减165元获得优惠,还可领消费券,而且还可获得15%的“政府补贴”,多重优惠叠加,最后这款电视成交价折后仅为599元。实际上,这次“双十一”大促适逢国家提供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这为众多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也为家电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不卷“最低价”的“双十一”带火了比价平台
尽管如此,长期以来“双十一”大促“卷低价”带来的惯性思维,让不少消费者依然渴望获得优质低价商品。
从这次大促来看,价格仍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记者采访的多位消费者表示,他们大多数会在多个平台进行比价,以获得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公开的“双十一”数据也说明“比价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10月14日(周一)“双十一”启动当天,比价类App的当日平均活跃度较普通周一增加14.5%;预售第二日(周二)平均活跃度达到当周最高点,比普通周二行业均值增长了21%。其中,女性、中青年是“比价”赛道的主要选手。
有些电商平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昨天,记者查阅发现,部分电商甚至自己上线比价功能,方便消费者比价。在某电商平台上,还启动了“真低价擂台赛”活动,该活动页面下商品均提供比价功能,左侧为该平台现货价,右侧为另一平台预售价,数据显示其现货价均低于其他平台的同款商品预售价。
不卷“最低价”能走多远?多位专家表示,价格依然会是消费者购物中考虑的核心因素,比价平台的火爆就能看出端倪,部分电商直接上线比价功能,更能说明“低价”的重要性。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宝平台事业部总裁谌伟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性价比仍然受到平台关注,但在“卷价格”方面有了更多克制。
着眼于未来,“卷低价”不会再是“双十一”唯一的答案,但如何在“低价优惠”和让消费者更多获利、享受更优产品、得到更好服务等方面取得平衡,仍然是业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