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苏南京:低空经济“扶摇直上” 气象服务续力护“航”

2024-11-03 09:00:37|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气象保障平台投用、气象科技创新基地成立

低空经济“扶摇直上” 气象服务续力护“航”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茸

通讯员 开丽 实习生 程君晗

11月2日上午10时许,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西江基地,一架无人机缓缓起飞。随着它的升空,地面显示屏中的风力、湿度、温度等数据也在不断刷新。

“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南京低空气象观测试验。”市气象局副局长康志明介绍。

坐直升机“兜风”、快递“从天而降”、空中通勤告别拥堵……近年来,这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逐步成为现实,这些都指向一个新兴业态——低空经济。目前,低空经济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而低空经济的“展翅高飞”,离不开气象的“保驾护航”。昨天,南京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南京低空气象科技创新基地正式成立,完备的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指挥体系指日可待。

低空观测存空白,常用手段能力“有限”

“目前,我们的气象观测以地面观测为主,对于500米到地面这个区域,缺少观测和数据。”昨天上午,在南京低空气象观测试验启动会上,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瑞阳对记者说。

低空经济指在1000米以下(可延伸至3000米)的低空空域内,围绕各类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及相关服务与技术所形成的经济体系。康志明透露,目前,为预报天气搭建的气象基础观测网在低空1公里以下尤其是300米以下的精细化、微观化的气象监测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而这块“短板”正是低空活动的主要区域。

“天气雷达对于200米高度的观测覆盖率只有26.7%,气象卫星对低空观测数据少、精度低,垂直廓线站网密度也不够。”康志明说,这些都导致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在低空观测上存在较大盲区,缺乏对低云、低能见度、湍流等低空特殊气象条件的系统研究。

同时,研究显示,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对航路规划、飞行“窗口期”把握等有重要影响,风切变、湍流和微下击暴流等不利气象条件都是导致低空航空器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家位于江北的无人机运输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经常承接跨江飞行的运输任务,江面风力大,再加上老山地形复杂,所以对气象特别关注。“夏季高温和冬天低温,都会对电池有影响,若是遇上雷暴天气,飞在空中的无人机还可能会引雷。”该负责人说,之前,他们都是“望天而飞”,但夏季天气变化多端,有时难免因突发恶劣天气发生“机毁货亡”的情况。

克服困难开展观测,让低空飞行“知天而作”

今年5月,我市正式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低空分层次气象观测站点,逐步建立城市微气象观测预报体系。

面对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市气象局克服困难,梳理出可用于低空气象观测的自动站215个、雷达探测设备93部、数据9大类上万条,整合为“高精度、多要素、立体化、分钟级、全覆盖”南京低空气象数字底座。

为进一步丰富低空气象数据,研究其规律,昨天,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发实验室——南京低空气象科技创新基地揭牌,南京低空气象观测试验也正式启动。无人机携带专业观测设备升上高空,专门收集0—1000米梯度气象数据,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低空气象综合观测布局以及飞行气象观测仪器制造等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南京有着丰富的气象研究资源,为开展低空气象观测打下了坚实基础。除了无人机试验,南京还有一座200多米高的梯度风铁塔和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均可直接观测低空气象情况。

此外,市气象局还拥有全国领先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具备0—10天逐小时无缝隙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能力;包括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激光雨滴谱等在内93部雷达和遍布全市的气象站,可实现水平分辨率城区4公里、郊区6.2公里的精准预报。以这些设施为基础,再辅以一定的加密探测,可以为低空气象保障提供较好的观测基础。

保障平台上线,日均服务低空飞行千余架次

“从南京市血液中心到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院区,能否飞行?”

“起点阵风2级、终点阵风3级,无降水、无闪电,航线高度300米,适飞。”

近日,记者在市气象台看到,一块标有“南京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平台”的大屏幕上正在模拟开展低空气象保障,有血液制品需从南京市血液中心通过无人机紧急送往河西和江北新区的几处医院。屏幕中,航线气象条件分析、空域气象环境、适飞气象条件分析等多个指标参数清晰地展现在工作人员面前,便于第一时间进行决策。

“南京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平台”是市气象局专门整合现有资源,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服务保障的平台,于今年9月被接入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1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拥有气象感知和气象服务两块核心内容,可提供2周以内逐日到分钟级、水平分辨率2.5公里到500米、垂直分辨率1公里到50米的预报预警,精准捕捉每一次风云变化;还能开展不同航线飞行活动气象环境评估,实现精准放飞、安全调度等功能。

“自接入管理中心,南京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平台日均为1000余架次的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者:王茸 开丽 程君晗 责任编辑: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