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筱寂 陈坚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中国正处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必须大力畅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机制。
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堵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富国之本、强国之本,兴邦大计。新质生产力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既包括实现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科学家、大国工匠,也包括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创企业家等。经过数十年改革开放,我国“教育—人才—科技”这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干已经形成,但在人才供需、人才梯队构建、人才国际合作等方面,仍存在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堵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人才工作上,要更加重视人才长周期培养,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科创企业家,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畅通人才供需“堵点”;要构建以人工智能算力为基础的教育数字化开放共享体系,构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数字教育体系,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畅通数字化赋能创新人才梯队的“堵点”;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畅通人才国际合作交流的“堵点”。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释放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堵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进入生产线,与产业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瞻布局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但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过程中,还有若干“堵点”需要畅通。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畅通前沿科技、短板领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堵点”,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创新型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畅通产学研融通创新的“堵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畅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成链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堵点”,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在党的领导下,健全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堵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两翼,二者融合发展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不断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形成了充满活力、符合国情的体制机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前,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充分,政策支持、数据支持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必须从机制上推动解决。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围绕加快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以有为政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注入强大动能;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形成更为合理的科学成果评价政策和考核机制,建立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组织机制,设立合理激励政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以有力政策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保障支撑;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以有效市场点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需求引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构建强大安全的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海量资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数据支撑。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双轮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作者杨筱寂为北京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坚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