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雷
天气不错,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去著名翻译家杨苡的旧居,参加第23届南京市文联作品(作家)签约仪式暨签约作家座谈会,我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杨苡是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曾任南京高校的外语教师,译著有《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俄罗斯性格》《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
2023年2月,来自盱眙的卢非参加杨苡的追思会,会上有一个发言稿,题目叫《故乡人眼中的杨静如》,他发给我看。我这才知道杨苡还有个名字叫杨静如,而且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竟然是我的老乡,我为有这样的老乡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杨苡出自名门。卢非在他的发言中提到,杨苡的高祖父杨殿邦,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中了进士,入翰林院,后来官至漕运总督。但他在晚年由于一场战斗失利而被撤职。自此,杨家进入漫长的贫困期。杨殿邦儿子杨鸿弼没有做什么官,直到孙子辈才重见起色。主要是吴棠的小女儿嫁杨殿邦长孙杨士燮后,长嫂如母,资助弟弟们读书进学,重振家业:八兄弟个个出国留学,其中有三进士,还有举人、秀才。从他家走出了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邮传大臣、知府等,令人羡慕。
2019年,杨静如的子女曾专程去盱眙寻根,见到杨氏族人。杨静如生前曾对卢非说:“自从儿女们去了一趟故乡,我对那个遥远的家,似乎另有一点怀念。”
杨苡旧居在鼓楼的二条巷,小院里绿植葱茏,特别是进门右手的那棵石榴树,挂着满树的红果实,着实让人喜爱。据介绍,这套房子是杨苡生前捐给南京市作协的,经过装修,现在辟为作家活动场所“杨苡书屋”。进门左边的展示柜里摆放着杨苡翻译和创作的作品,左面墙上挂着她各个时期的照片,从年轻时候的照片看,她是位标准的美人。往里走,北屋左面一间是书房,靠右墙摆放着一张传统的书桌。我思忖,杨苡不少作品应该都是在这张书桌上诞生的。我们开会的那个房间朝南,以前可能是杨苡的主卧室,通过窗户正好能看到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
参加签约的作家女性居多。男性仅有李樯、陈明太和我,女性有修白、朱婧、杨筱艳、花清晨、许静、巩孺萍,还有一位在外地没有来。
有些人在自我介绍里会称自己是“签约作家”,其实,签约的是作品,签约也不是终身制,时限是两年,到时拿作品来兑付签约补助。从座谈会上得知,网络作家花清晨作品已经完稿,陈明太的报告文学已经完成一半的采访任务,李樯的小说集、修白的散文集多是过去作品,打磨打磨就成了,杨筱艳的长篇小说已经写好……听他们的创作进度介绍,我为自己捏把汗,我光有个题目。
有人问,杨苡和杨绛是不是姐妹?其实不是。如果知道她以前的名字叫杨静如,就没有这样的联想了。不过,她们都是中国著名女作家,都毕业于西南联大,并且都与钱钟书有过交往。杨苡是钱钟书的学生,她曾在《我的西南联大》中回忆过钱钟书讲课时的情景。而杨绛则是钱钟书的夫人,她与杨苡也有过一些交往。据杨苡回忆,杨绛曾送给她一本自己翻译的《堂吉诃德》,并在扉页上写道:赠予杨苡同志。
这次签约是在老乡杨苡的旧居,所以显得十分有意义,故写此文,留作纪念。